在365足球投注上,曾有一些资质卓绝、以美貌传世的男子,当时,他们都曾获得过世俗的宠爱与追捧。后人根据他们的才貌,将这些男子归为“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包括潘安、卫玠、子都、宋文公、宋玉、兰陵王、嵇康、韩子高、慕容冲、独孤信。其中,潘安有“河阳一县花”之称,是为数不多的用花来比喻其样貌的美男子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
潘安出身儒学世家。少年时,随父宦游河南、山东、河北,青年时期就读洛阳太学,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今洛阳吉利区),潘岳负其才而郁郁不得志。
当时任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很憎恨他们,于是在宫殿大门柱子上写下歌谣:“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又被左迁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潘岳做得有声有色、政绩斐然,朝廷提拔他到京城做财政部官员,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不久被太傅杨骏引入门下做了太傅主簿。
后来太傅杨骏被害夷三族,潘安作为幕僚也在被诛之列,幸亏当时他公事在外又有当权者、楚王的心腹、他的好友公孙弘替他说话(潘岳曾在他贫困潦倒时帮助过他),他被调往长安做县令,因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在此期间与好友石崇附会贾充外孙贾谧,之后升迁做了黄门侍郎,贾谧开阁延宾,召集天下文士潘安、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二十四人,因文采盖世被称为“鲁公二十四友”。他们经常活跃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因此也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贾谧“晋书断限”的功劳是潘安出的主意,潘安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
之后赵王司马伦囚禁晋惠帝自立为帝,他的亲信孙秀当上了宰相。原来当初孙秀不过是个下人小吏,潘岳的父亲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当时潘岳因为看不惯孙秀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如今孙秀得势遂罗织罪名说他和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于是他和石崇等人被诛灭三族,当初孙秀当上宰相,潘岳在朝堂上遇见他,问道:“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令还记得当初吗)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自知不免。当初被收押,石崇和他都不知道对方也在其中,石崇已经送往刑场,潘岳后至,石崇对他说:“安仁,怎么你也来了!”潘岳回答道:“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本意是说两人关系很铁,老了还在一起玩,谁知到竟然成了他们死亡的预言。潘岳的母亲及兄侍御史潘释、弟燕令潘豹、司徒掾潘据、潘诜,兄弟之子,已经出门的闺女,无长幼一时被害,唯潘释的儿子潘伯武逃难得免。而潘豹的闺女与其母相抱号呼不可解,于是被赦免。
掷果盈车
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妇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左思)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来。
白发悲秋
潘安三十二岁仕途不顺使他那密云般乌黑的秀发添了几缕银丝,当时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贾谊悲秋的典故写下了《秋兴赋》,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明·无名氏《石榴花·题情》套曲:“我为他只落得心焦无聊,这离情怎消,谩赢得潘鬓沈腰。”
花县令
潘安做河阳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栽桃花,浇花息讼甚得百姓遗爱。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而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庾信《枯书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桃花扇》“家近洛阳之县,不愿栽花”,该典故常用来形容为人潇洒、风流(注意不是男女的风流)。
金谷俊游
当时西晋开国第一开国功臣贾充的外孙贾谧权势滔天,贾谧喜好文学,开阁延宾。渤海石崇欧阳建、荥阳潘岳、吴国陆机陆云、齐国左思、中山刘舆刘琨等皆附会于谧,号曰二十四友,其他人不得参与。这二十四个人占了当时文坛的十分之七。他们经常在巨富石崇的金谷园里饮宴作诗,故称之为“金谷二十四友”。
西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二九一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前往长安,石崇与众人在洛阳之河阳县金谷别墅设宴相送,这是365足球投注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人聚会,后人称之为“金谷宴集”,这次聚会和石崇所作的《金谷诗序》,后人王羲之效仿于是有了“兰亭雅集”和《兰亭集序》。“金谷宴集”中“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是酒宴上罚酒的鼻祖。
拙政园
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苏州拙政园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望尘而拜
《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翻译过来就是,潘岳性格浮躁,趋于势力,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潘杨之好
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李熠霖《潘安》借古喻今,探寻潘安的故乡
潘岳,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少年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被乡里称为“奇童”。多少年来,提起我国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成为中国花样美男的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掷果盈车图。少年潘安风流顽皮,喜欢挟牛皮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妇人们见着,竟手拉手围将起来,争相丢水果,这便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这样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称赞。西晋时,号称“中国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河南人,虽然他的容貌尚无法复原,但据史书记载,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倾国,也算是倾城,由于他出众的美更是演绎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令人艳羡的是,这名美男子不仅有貌,而且有才。在历史上,他是与陆机齐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只爱老婆杨氏,而这也正是他成为众多女子梦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掷果盈车,潘安之美倾动全城
“他有非凡人气,一生爱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画的美男子,春风得意,时代的万人迷。”这是一首歌的歌词,由好男儿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
虽然被称为“中国第一美男子”,但在史书中,潘安的美虽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爱美成癖”,并无从考证。而“非凡人气”、“时代的万人迷”来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实。
那么,潘安究竟有多美?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了一本《世说新语》,其中有一篇《容止》,专门写美男子的仪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极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处记载,如《晋书-----潘岳传》:“岳,美姿仪”;《文心雕龙》中写道“潘岳,少有容止”。
这些话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长得太秀美了。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女孩子们见了他,都不由得围着他。而老女人们见了他,就用水果投掷他,这样,当潘岳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这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这里的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应是“潘安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利锁说,古代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把仁字给省略了。而民间说法则是,因潘安曾侍奉365足球投注上最丑最荒淫最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愧对“仁”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称为“潘安”。
中牟县史志办的王曜卿曾考证,历代诗词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卫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岳同时代的另一个美男子,因此,可以断定这里的“潘安”就是潘岳;在说唱文学里,首次出现“潘安”之名的则是唐代的《敦煌变文》;戏剧中使用“潘安”更晚。
潘安小名檀奴,因为他长得美,在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写了一首《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也提到“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让人喷饭的是,在《晋书》中还记载了两个丑才子的小故事。一个叫张载,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另一个人叫左思,“左太冲(即左思,字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一个被人扔砖头瓦块,一个被人吐唾沫,结果这两人都“萎顿而返”。看来,爱美之心,从古皆有。
用情专一,潘安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
虽然长的美,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离。安仁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说过“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赞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
潘安之死,陷害太子迷雾重重
和一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美男不同,潘安不仅长得美,而且还颇有文采。《晋书》中说潘安“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总角辨惠,文藻清艳”。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在潘安20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这场作秀引得当时文人纷纷作诗拍马屁,结果潘岳作了一首《藉田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遭人嫉恨,于是被排挤出朝廷。
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当了河阳(河南孟州)县令,颇有政绩。在当县令期间,他不失文人的风雅,在河阳县遍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不过,记者采访时,潘安故里的老人称,潘岳最爱的当是棠棣花。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是史上著名的丑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虽然这二十四人中鱼目混杂,后来将其归之为“政治集团”,但在当时实际上是文化人自发形成的小圈子,陆机、陆云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位列其中。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潘安之手。后来,因为贾南风不会生子,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准备谋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牵连其中。
具体过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贾后派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一篇草书。太子醉得一塌糊涂,就照着笔画乱抄一遍。然后,太子的墨宝被改头换面,进行技术处理,最后竟成了一篇有谋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当的角色,正是对太子文章进行处理。
文化人潘安可能从未想到这有什么后果,或许就算想到了,也不得不为之。结果是,贾后很快败亡,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潘安当然势在难免。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3岁。
不过,对此解释,很多史学家认为是迷雾重重,很多人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因为如果直接参与陷害太子,这么重要的事,在东晋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后,房玄龄才写出了这件事。
总结潘安能够名垂后世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潘安作为男性美符号,他所体现的那种唇红齿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风流。
《世说新语·容止篇》三十九则中两则描绘潘安的相貌: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七则》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篇·九则》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虽然说现有的正史并没有详细地去记载潘安的五官长相如何、身高具体几尺,但是他容貌秀丽却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成了焦点人物,“粉丝”众多。“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刘孝标注引的《语林》
潘安的小名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对结发妻子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即便后来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没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词。这一称谓寄托着女性对情人、夫君用情专一的热切希望。
文学作品中常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来形容潘安与陆机,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潘安亦是西晋著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闲居赋》、《秋兴赋》、也很知名在小说中常以“貌若潘安”来形容一个人文采风流并且容貌出众。特指男性。在汉魏晋那个时代,赋写得好是文人最高的成就,潘安的《秋兴赋》、《闲居赋》、《藉田赋》文字优美,富有感情,是那个时代顶峰。潘安、陆机是西晋作品流传下来最多的文学家,可见后世对他们的推崇。潘岳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情,读者句句能体味到他内心所想,潘岳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这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一般男性文学家的作品这样的风格不多。其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哀辞》、《沧海赋》、《登虎牢山赋》、《狭室赋》、《怀旧赋》。
至情:潘安的《怀旧赋》中这样写道:“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岁与父亲的朋友、大儒、扬州刺史杨肇相见,被杨肇赏识,许以婚姻。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悼亡诗之先河,这之后悼亡诗的范畴仅限于悼亡妻子。《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讲“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当然是妒忌潘安的才华,要知道魏晋时期文风是铺垫、堆砌成风的诗体还属于古体诗。
至孝:北宋之前《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间流传的文本记录了二十四个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的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因为潘安在政治上的趋附不已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的高龄也未能幸免被杀,正因为此虽然潘安至孝但已不足以列入,故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南北朝·徐陵《洛阳道》
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
东门向金马。南陌接铜驼。
华轩翼葆吹。飞盖响鸣珂。
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唐·白居易《不准拟二首》
篮舆腾腾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
早衰饶病多蔬食,筋力消磨合有无。
不准拟身年六十,上山仍未要人扶。
忆昔谪居炎瘴地,巴猿引哭虎随行。
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
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
唐·岑参《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唐·杜甫《花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玉台挂宝镜,持此意何如。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
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
唐·李峤《李》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
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
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唐·李贺《贾公闾贵婿曲》
朝衣不须长,分花对袍缝。
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
今朝香气苦,珊瑚涩难枕。
且要弄风人,暖蒲沙上饮。
燕语踏帘钩,日虹屏中碧。
潘令在河阳,无人死芳色。
唐·李商隐《拟沈下贤》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着宽。
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
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
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唐·骆宾王《和李明府》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唐·卢纶《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今日送官君最恨,可怜才子白须长。
唐·孟浩然《送桓子之郢成礼》
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
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
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唐·沈彬《阳朔碧莲峰》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唐·鱼玄机《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唐·温庭筠《哭王元裕》
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柳边犹忆青骢影,坟上俄生碧草烟。
箧里诗书疑谢后,梦中风貌似潘前。
他时若到相寻处,碧树红楼自宛然。
唐·韦庄《同旧韵》
大火收残暑,清光渐惹襟。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暮角迎风急,孤钟向暝沈。露滋三径草,日动四邻砧。
簟委班姬扇,蝉悲蔡琰琴。方愁丹桂远,已怯二毛侵。
甃石回泉脉,移棋就竹阴。触丝蛛堕网,避隼鸟投林。
貌愧潘郎璧,文惭吕相金。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静笑刘琨舞,闲思阮籍吟。野花和雨劚,怪石入云寻。
迹竟终非切,幽闲且自任。趋时惭艺薄,托质仰恩深。
美价方稀古,清名已绝今。既闻留缟带,讵肯掷蓍簪。
迟客虚高阁,迎僧出乱岑。壮心徒戚戚,逸足自骎骎。
安羡仓中鼠,危同幕上禽。期君调鼎鼐,他日俟羊斟。
唐·薛涛《别李郎中》
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宋·黄庭坚《二月二日晓梦会于庐陵西斋作寄陈适用》
燕寝着炉香,愔愔闲窗闼。
梦到郡城东,笑谈西斋月。
行乐未渠央,苦遭晴鸠聒。
江郡梅李白,士女嬉城阙。
闻道潘河阳,满城花秀发。
颇留载酒车,共醉生尘袜。
想见舞余姿,风枝斜虿发。
鄙夫不举酒,春事亦可悦。
雨足肥菌芝,沙暄饶笋蕨。
海牛压风帘,野饭薰僧钵。
饱食愧公家,曾无助毫末。
劝盐推新令,王欲惸独活。
此邦淡食怆,俭陋深次骨。
公囷积丘山,贾竖但圭撮。
县官恩乳哺,下吏用鞭挞。
正恐利一源,未塞兔三窟。
寄声贤令尹,何道补黥刖。
从来无研桑,顾影愧簪笏。
何频课殿上,解绶行采葛。
宋·陆游《舍北闲望作六字绝句》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
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
宋·刘克庄《跋潘岳悼亡一首》
长恨齐眉人已往,可怜尊足者犹存。
乃知剑履图麟阁,不似琴书隐鹿门。
宋·苏轼《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宋·宋祁《残花》
林下感馀欢,流芳逐雨残。
香归蜜房尽,红入燕泥乾。
梦短休成蝶,肠回却掩鸾。
故应成异果,持去掷潘安。
房玄龄:岳实含章,藻思抑扬。趋权冒势,终亦罹殃。
姚铉:至于魏、晋,文风下衰,宋、齐以降,益以浇薄。然其间皷曹、刘之气焰,耸潘、陆之风格,舒颜、谢之清丽,揭何、刘之婉雅,虽风兴或缺,而篇翰可观。
王夫之:①然其(晋武帝)所用者,贾充、任恺、冯紞、荀勖、何曾、石苞、王恺、石崇、潘岳之流,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 ②王衍、陆机、潘岳之死,自贼者也。
钱基博:①两晋文章...其一派奇丽藻逸,撷两汉之葩,潘岳、陆氏机云、左思其尤,以开太康之盛。 ②太康之中,文彦云会;而三张、二陆、两潘、一械,勃尔复兴,踵武前汉,风流未沬,亦文章之中兴也。...二陆则弟逊于兄,两潘则尼不如岳。而冠冕群英,实推潘陆。史称之曰:“机文喻海,岳藻如江。”一世之雄也。然潘之机利而笔不遒,陆之体重而势不骏。潘岳才思清绮,秀爽有余,承建安之风流。 ③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及长,才藻妍丽,与陆机骈称曰潘陆。岳富于情,机骁于气;而岳特工哀诔之文,巧于序悲,易入新切。
祖父:潘瑾,安平太守
父亲:潘芘,琅邪内史
母亲:邢氏,曹魏太常邢颙孙女
妻子:杨容姬,扬州刺史荥阳杨肇之女
子女:一女潘金鹿十二岁病死、一子襁褓夭折
兄弟:哥哥潘释、弟弟潘豹、潘据、潘诜
子侄:潘伯武(诛三族时逃跑幸免)
《晋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据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志》卷十六、十七中记载:“晋潘茈墓《水经注》:罗水又西北经袁公坞北,又西北迳潘岳父子墓,有碑。岳父茈,琅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败。”
巩义市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该市西南芝田镇北石村村委南2公里处发现潘岳墓,地处坞罗河北岸台地上,北距310国道200余米。墓冢坐落在大片农田中,无地面建筑,仅存潘岳墓冢和墓碑,墓冢高6米,周长38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
据《巩县志》记载,在距潘安墓西北方向310国道附近,原有其父潘茈墓冢,现已无存。萧瑟寒风吹起一径荒草,是对那段过往历史的无言诉说。
1990年歌仔戏《绿珠楼》:沈瑞焜饰演潘安。
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没有不赞叹的,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都在卫玠之下,世人说:“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后来,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征召的命令到来,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当时中原战乱渐起,卫玠因天下大乱,打算搬家到南方,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为了门户大计,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只嫁给贤人,不问地位贵贱,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相见后很高兴,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精微言论,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何晏如果还在,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可以宽恕;不是故意冒犯,可以按情理处理,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好居人上,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看他的人挤成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卫玠死后葬在南昌。卫玠死时谢鲲哭他很悲痛,有人问他为何如此悲伤,谢鲲回答说栋梁断了,因而悲哀。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卫玠改葬于江宁。丞相王导告论说:“卫洗马确实该改葬。此人是风流名士,海内仰望,可以准备薄祭,来勉励旧日好友。”后来刘惔、谢尚共同议论朝中人士,有人问杜乂可以和卫玠相比吗?谢尚说他们二人怎能相比,他们之间的差距容得下几个人。刘恢又说杜乂是貌清,卫玠是神清。卫玠就是这样受到有识之士的器重。当时中兴名士,只有王承和卫玠为当时第一。
看杀卫玠
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 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
清谈而死
卫玠避乱渡江之初,去拜见大将军王敦。由于夜坐清谈,王敦便邀来谢幼舆。见到谢幼舆,非常喜欢他,再也不理会王敦,两人便一直清谈到第二天早晨,王敦整夜也插不上嘴,其向来体质虚弱,常常被他母亲管束住,不让他多谈论;这一夜突然感到疲乏,从此病情加重,最终去世。
卫玠幼年时,询问尚书令乐广人为什么会做梦,乐广说是因为心有所想。卫玠说:“身体和精神都不曾接触过的却在梦里出现,这哪里是心有所想呢?”乐广说:“是沿袭做过的事。人们不曾梦见坐车进老鼠洞,或者捣碎姜蒜去喂铁杵,这都是因为没有这些想法,没有这些可模仿的先例。”卫玠便思索沿袭问题,成天思索也得不出答案,最终想得生了病。乐广听说后,特意坐车去给他分析这个问题。卫玠的病有了起色以后,乐广感慨他说:“这孩子心里一定不会得无法医治的病!”
卫瓘:“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
乐云:“此儿胸中当必无膏盲之疾!”
王济:①“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②“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王敦:“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
王导:①“居然有赢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②“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
谢尚:“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
刘惔:“杜乂肤清,叔宝神清。”
房玄龄等《晋书》:“风神秀异。”
司马光《资治通鉴》:“美风神,善清谈;常以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色。”
卫觊,仕曹魏官至尚书。
卫瓘,官至司空、侍中。
父亲:卫恒,官至尚书郎。
母亲:王氏,司徒王浑之女。
卫璪,官至散骑侍郎。
乐氏,尚书令乐广之女,早卒。
山氏,征南将军山简之女。
唐·韦渠牟《览外生卢纶诗》
唐·许浑《送段觉之西蜀结婚》
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
唐·杜甫《花底》
唐·孙元晏《晋·卫玠》
唐·元稹《赠严童子》
宋·杨备《卫玠台》
公孙子都,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yān)本姓为姬,与周王同宗,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郑国贵族)。为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相貌英俊,因此深得郑庄公宠幸。公孙阏后人以王父字为氏,称为都(dū)姓。
《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子本来跟某少年有个约会,可是他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美少年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瓜。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是众多郑国人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他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几个小时,由此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他们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告子上》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意思是全天下没有不知道子都的英俊美丽,不知道子都的人是不长眼睛的人(瞎子)。看来孟子也深深地被子都的美貌所吸引。
(郑庄公攻许)击败了宋国,吞并了戴国,还附带着歼灭了卫国和宋国的主力部队,郑庄公很高兴。更令他高兴的是他找到了一个成功的模式:联合齐国和鲁国。
庄公决定克隆这个模式,再进行一次讨伐。讨伐谁?许国。这个小屁国家很讨厌,总是跟郑国作对,现在,是灭了它的机会了。
于是,黄金搭档再次形成,郑庄公和两大公子领军的三国联军很容易又携手了。唯一与伐宋不同的是,这一次不用假冒王命,对付这个小国家,就不用冒充解放军了。
打仗打得多了,手下大将也就多了,谁当先锋也就要费思量了,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偏偏庄公是个讲公道的人,凡事一碗水端平。怎么办?
有困难,找祭足。
正在家里洗脚的祭足被庄公找来了,劈头就问:“我们猛将太多,谁当先锋颇费心思,不让谁当都不好,你有什么好办法?”
“选秀啊。”洗脚的祖师爷只说了三个字。
“好主意。”郑庄公大声叫好,他万万没想到,他成了选秀的祖师爷,几千年后,整个中国都在选秀。
选秀大会开始,郑国各路大将都来争夺先锋。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庄公制作了一面大旗,旗杆三丈三尺,大旗旗面长宽均为一丈二尺,上缀金铃二十四个,旗上绣着“奉天讨罪”四个大字。按说,一丈为三米,旗杆不是足足十米长?不然,春秋年代的丈比后来的要短。但是,即使如此,那旗杆也够长。
旗杆插在一乘崭新的战车上,这乘战车是新订做的新款式,号称“鲁庄公八八型战车”,由军工大国鲁国的一家兵工厂制作,应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堪称“车霸”。据说,这种型号的战车整个周朝只有三乘,分别属于鲁国国君、楚国国君和郑国国君。而且,制作此乘战车的师傅已经去世,再也没有人能制作同样的战车。
绝版,绝对的绝版。
“各位爱卿,这乘车霸大家都看到了,这不是我的。那么,是谁的?谁能把车上的大旗拿下来,能够手持大旗步履如常,这车就归谁了,先锋的大印也归谁了。”
北风刮起,大旗次喇喇叮铃铃地响,若不是被箍在车上,那几乎就要被放风筝了。
第一个超男出场了,大将瑕叔盈。只见他跳上车去,将大旗取了下来,手持大旗,前进三步,后退三步,气不长喘,脸不变色,仍然将大旗插回车上。
瑕叔盈面露笑容,这车该归自己了。这么好的车用起来好用,就算将来不打仗了,做个纪念版,也能卖出个好价钱。
得意得太早了,就算庄公给他,别人也不会答应的,要不怎么叫选秀呢?
“这有何难?看我的。”又一个超男出场了,谁?考叔,颍考叔。
总有人议论说考叔就靠着当初“黄泉相见”混上去了,是个没屁本事只会孝敬老娘的啃老族,考叔早就想给自己正名。
考叔跃上战车,一只手将大旗提在手中,跳下车来。
“哗。”一片掌声,就凭着两个动作,考叔已经在瑕叔盈之上了。
风儿还在吹,考叔开始自选动作。
考叔将大旗舞了起来,只见大旗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前后乱舞,舞了一阵,这才放下。再看考叔,脸色微红——那是活动开了;胸膛起伏——那是心情激动。
“好。”一片叫好声。
“好什么好?把车留下,我也会舞旗。”第三个超男出列了。
这个超男是天生的超男,谁?公孙子都,天下第一美男。
公孙子都要来争夺先锋,场上顿时没有人说话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愿意得罪他,他是个心胸狭隘的人,没有人喜欢他。
考叔知道,如果把大旗交给子都,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抢走战车和先锋大印。怎么办?考叔急中生智,将大旗挥两挥,裹成一条枪,之后将“车霸”的车辕一把抓了过来,起身就跑。车辕是什么?就是车与马之间控制马的一条棍子。为什么要抢车辕?因为车辕象征着这乘车,换句话说,车辕上有车架号,上面刻上了车的型号和编号。
子都一看,大怒,去兵器架上顺手抄了一条长戟,就去追考叔。结果,两个人绕着考场跑了一圈,子都愣没有追上。
“别追了。”庄公下令,当即将“车霸”给了考叔,令他为先锋大将,先行率军会合鲁齐二国军队,进攻许国。
“哼。”子都气得眼都红了。
三国军队在许国城外聚齐,开始攻城。
齐鲁两国仗着国家大,有些轻视郑国,因此攻城并不卖力。相反,考叔第一次出任先锋,立功心切,因此郑军攻城最为卖命。
许国的防守很顽强,三国联军连攻三天,没攻下来。按着计划,第四天三国的主将都要到了。
“横下一条心,一定要破城。”考叔作了最后的动员,那时候还没有录像看,也没有音乐放,战前动员纯靠嘴皮子。
第四天一早,郑军开始攻城。考叔身先士卒,夹着大旗亲自登城。别说,主将这么卖命,手下也跟着卖命,考叔竟然率先登上了城头。
“同志们,冲啊。”考叔没这么喊,不过也基本上喊了类似的一句话。记住,电影上如果我们的英雄喊了这样一句的话,基本上他就该牺牲了,考叔没有看过电影,当然也就不懂得这样做的危险。
城下,美男子公孙子都拈弓搭箭,他的箭术不错,已经射死了不少守城的许军。他原本瞄准了一个许国军官,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见考叔的那一声“同志们冲啊”,他突然有了一个冲动。
“你抢了我的车,还要抢我的功劳,我让你抢。”想到这里的时候,子都手中的箭已经离弦。
考叔从城墙上倒栽了下来,连同手中的大旗。
考叔牺牲了。
暗箭伤人。
365足球投注上最著名的暗箭伤人就是这一次,而这个成语也来自这一次。
瑕叔盈愤怒了,他以为考叔是被敌人捅下来的,他一把抓起地上的大旗,以惊人的速度上了城墙,没有人能阻止他。
郑军的大旗竖在了许国的城墙上,郑军士气大振,许国军队瞬间崩溃。
许国陷落,许国国君逃往卫国。
三国国君随后来到,见已经攻破城池,于是进城相会。
这一次,齐国还是不要许国的土地,鲁国也不好意思再要,于是许国就归了郑国。郑庄公将许国分成两半,小的一半还是许国,由许国君主的弟弟新臣为君主,大的一半给了庄公自己的弟弟公孙获。
郑国灭了许国,但是,郑庄公一点也不开心,因为考叔死了。
考叔的尸体上有一支箭,从后背一直穿到前胸。毫无疑问,箭是从后面射过去的,其实这很好判断,因为箭是郑国的箭。
这支箭射得如此准确而且如此有力,这一定是一个将军射的,士兵没有这样的功力。甚至,即便是最善射的射手,从城下能够把城上的人射穿,其力道不是惊人,而是太惊人,没有刻骨的仇恨,是做不到的。
考叔有仇人吗?经过调查,考叔没有仇人。
庄公很愤怒,他非常器重考叔,甚至比对祭足还要器重,因为考叔更忠诚更耿直。所以,庄公发誓要捉住害死考叔的奸人,要杀了他为考叔报仇。
“老祭,这个人一定要查出来。”庄公把任务布置给了祭足。
祭足是什么人?洗脚的祖师爷。他聪明过人,而且善于分析。
祭足看了考叔的尸体,又带着考叔的几个亲随来到了考叔登城的所在。经过多次的实验,通过那支箭射中考叔的力度和角度,推断出射箭的人当时在什么位置。什么人当时可能在那个位置呢?
“是他。”祭足得出结论,他其实从一开始就怀疑是他。
庄公大怒,其实他也猜到了是公孙子都。
“杀。”庄公毫不客气,自己的亲弟弟都不放过,何况只是一个堂弟。
但是,祭足阻止了他。
“主公,不可。”祭足讲出了自己的道理。首先,这是死无对质的事情,如果子都打死不认,实际上他肯定打死也不认,那么杀他倒成全了他,有可能让他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冤死的大将;其次,子都是公族,还有战功,还是美男子,杀他会引起许多不明真相的人的不满,甚至会说他是因为被嫉妒而被杀。
“那怎么办?”
“我有办法。”
庄公下令,每一百个士兵出一头猪,每二十五个士兵出一只狗和一只鸡,招巫师来念咒,诅咒那个放暗箭的人。
按着规矩,大夫死后要三个月才下葬。这三个月,庄公派人轮流守灵,第一棒是世子公子忽,之后依次是这次出征的各个将军。世子都守灵了,谁还敢有怨言?
子都是最后一棒,十五天。十五天里,天天听巫师在那里诅咒自己,心里实在是不好受。不过,子都属于心黑手辣脸皮厚的那种人,也不是太难受。何况,听说子都守灵,很多女人主动前来吊唁考叔,实际上是来看子都,顺便泡泡他。
不管怎么说,子都过得还挺爽。
三个月很快过去,下葬这一天到了,庄公率领群臣来到。看见子都泰然自若的样子,大为失望。
“老祭啊,你的办法不灵啊。”庄公悄悄对祭足说。
“唉,知道他脸皮厚,不知道他脸皮这么厚。我这精神摧残法百试百灵,谁知在他的身上就不灵了。”祭足叹口气,承认失败。
按着“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原理,祭足让士兵们出猪出狗,这样士兵们都在骂那个放暗箭的人,足足一万多人啊。这么多人骂,别人死十次了,子都竟然竟然毫发无损。
祭足又请了巫师,还当着子都的面诅咒他,他还是不死。
这样的人,祭足真是拿他没办法了。
葬礼很隆重,庄公亲自宣读悼词,无非是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垂不朽等等套话。末了宣布:颖考叔为国捐躯,因公死亡。为了纪念他,特决定将车霸的车辕随葬。
那么那乘战车呢?每个人都很关心。战车是不可能随葬的,那太可惜。每个人都想得到那乘战车,而人们知道只有两个人最有资格。一个是公孙子都,因为他是考叔的副手;另一个是瑕叔盈,因为他是攻占许国的头号功臣。
“我宣布,那乘战车移交给瑕叔盈。”郑庄公庄严宣布。
瑕叔盈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太感动了。
“多谢主公,我一定要继承考叔的遗志……”还没等瑕叔盈说到“为建设强盛的郑国奋斗终身”的时候,有人已经跳了出来。
“主公,为什么战车不是我的?”公孙子都大喊起来。
庄公原本就在生气,看见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下说一声:“来人,把箭拿上来。”早有侍从递上一支箭来,正是子都射考叔的那一支。
庄公接过箭,狠狠地扔在公孙子都面前,喝道:“因为这支箭是你的。”
所有人都愣住了,子都也愣住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子都的身上,祭足有些担心,如果子都死活不承认呢?
子都低下了头,泪水流了出来。他害怕了?他后悔了?
“主公,从前有了最新型的战车,您第一个都会给我。可是这一次,这么绝版的战车却给了考叔。我公孙子都是天下第一美男,我怎么能没有天下第一豪华的战车呢?我恨他,恨他抢走了我的战车。我只是想要一乘最新款的车而已,呜呜呜呜。”子都哭得更厉害了。
突然,子都猛地抬头,拔剑,抬臂,横剑。
一道血光。
天下第一美男就这样香消玉殒。
天下美男千千万,为什么子都是第一美男?因为他不仅最美,而且最爱美。
“战场上的敌人不能令他畏惧,暗箭伤人不能让他惭愧,巫师的诅咒不能伤害他,可是,得不到最美的战车最终让他绝望。”祭足暗暗叹息,让子都自杀的原因不是他被揭露,而是庄公把战车给了瑕叔盈,这让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三个月后,公孙子都下葬,郑庄公没有来,但是他派人来宣布那乘车霸为子都陪葬。就因为美男爱美,害得郑国两员大将就这么毫无价值地死了。
此说法见于《东周列国志》
郑庄公攻下许国都城后,看到颍考叔是背后中箭而亡的,便怀疑是自己人下的黑手。于是庄公让所有参加攻打许国的将士,拿出猪,狗,鸡等祭品,由巫师领着一起诅咒射死颍考叔的凶手。
诅咒三日之后,郑庄公率领诸位大臣去颍考叔灵前祭奠。忽然只见一人,蓬头垢面,走到郑庄公面前,跪在地上哭着说:“臣考叔先登许城,却被奸臣子都冷箭射死。如今我已经请到玉帝之命,准许让奸臣偿命。”说完,当即自刎而死。庄公上前仔细一看,原来此人却是公孙子都,被颍考叔缚魂索命而死。
公孙阏虽然死得不光彩,但他的出现,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一种典型人物系列的先河,那就是相貌英俊、本领高强但心胸狭隘、心狠手辣的英雄形象。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周瑜、马超、吕布,《隋唐演义》里的罗成,《七侠五义》里的白玉堂、《大明英烈传》里的郭英等等。这类人物由于性格复杂、反差较大,亦正亦邪,引起的争论也比较多,因而人物的魅力也比较大。
宋文公,子姓,名鲍(一作鲍革),亦称公子鲍或公子鲍革,宋成公之子,宋昭公的弟弟。
公子鲍为人贤明,对国人以礼相待,当时宋国发生饥荒,公子鲍把粮食全部拿出来施舍。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没有不送东西的,还按时令加送珍贵食品。没有一天不进出六卿的大门。对国内有才能的人,没有不加事奉的;对亲属中从宋桓公以下的子孙,没有不加周济的。公子鲍长得漂亮而且艳丽,公子鲍祖父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之姐 )想和他私通,公子鲍不肯 ,襄公夫人就帮助他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宋昭公无道,宋国人都不亲附宋昭公,宋国人由于襄公夫人的关系而拥护公子鲍。
宋昭公九年(公元前611年),当时,华元担任右师,公子友担任左师,华耦担任司马、鳞鱹担任司徒,荡意诸担任司城,公子朝担任司寇。当初,司城荡去世,公子寿辞掉司城的官职,请求让荡意诸担任。后来告诉别人说:“国君无道,我的官位接近国君,很怕祸患引到身上。如果丢掉官职不干,家族就无所庇护。儿子,是我的代表,姑且让我晚点死去。这样,虽然丧失儿子,还不致于丧失家族。”不久以后,襄公夫人准备让宋昭公在孟诸(今河南商丘东北)打猎而乘机杀死他。宋昭公得知后,带上全部珍宝出行。荡意诸说:“何不到诸侯那里去?”宋昭公说:“得不到自己的大夫甚至君祖母以及人们的信任,诸侯谁肯接纳我?而且已经做了别人的君主,再做别人的臣下,不如死了好。”鲁昭公把他的珍宝全部赐给左右随行人员,而让他们离去。襄公夫人派人告诉荡意诸离开宋昭公,荡意诸回答说:“做他的臣下,而又逃避他的祸难,怎么能事奉以后的国君呢?”
宋昭公九年(公元前61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昭公准备去孟诸打猎,没有到达,襄公夫人派遣帅甸(《史记》作卫伯)进攻并杀死宋昭公 ,于是公子鲍继位,是为宋文公。
宋文公元年(公元前610年)春天,晋国荀林父、卫国孔达、陈国公孙宁、郑国石楚联军攻打宋国,谴责宋国人杀害宋昭公。得知宋文公继位的消息后,便承认宋文公继位的合法性,于是撤兵离去。
宋文公二年(公元前609年),宋武公、宋穆公、宋戴公、宋庄公、宋桓公的族人带领宋昭公之子,准备拥奉宋文公同母弟司城公子须来发动叛乱,同年十二月,宋文公杀死公子须和宋昭公之子,让宋戴公、宋庄公、宋桓公的族人在司马子伯的宾馆里攻打宋武公族人,于是就把宋武公、宋穆公的族人驱逐出境 ,派遣公孙师担任司城。公子朝去世,宋文公派乐吕担任司寇,来安定国内的人心。
宋文公四年(公元前606年)春天,郑国公子归生接受楚国命令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华元、乐吕带兵抵御。二月初十日,双方在大棘开战,宋军大败。郑军俘虏华元 ,得到乐吕的尸首,缴获战车四百六十辆,俘虏二百五十人,割下一百名宋军阵亡士兵的耳朵。
华元准备与郑军开战时,杀羊犒赏士兵,他的车夫羊斟没有吃到羊肉羹汁,所以怨恨华元。等到两军交战,羊斟说:“前天的羊,是你作主;今天的打仗,是我作主。”就驱车冲进郑军军中,因此宋军战败 ,郑军得以活捉华元。
宋文公用一百辆战车、四百匹毛色漂亮的良马,从郑国赎回华元。战车和良马还没全部送到郑国,华元就自己逃回了宋国。
宋文公五年(公元前605年),宋武公、宋穆公的族人用曹国的军队攻打宋国。同年秋天,宋文公派军队包围曹国,以报复宋武公等族人的叛乱。
宋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00年)冬天,宋文公乘滕国有丧事之机,派兵包围滕国。
宋文公十二年(公元前599年),滕国人依靠晋国而不事奉宋国。同年六月,宋文公再度派兵进攻滕国。
宋文公十五年(公元前597年)夏天,楚国国君楚庄王因宋国曾救援萧国,于是派兵进攻宋国。
宋文公十六年(公元前596年),楚国使者经过宋国,宋国与楚国有旧仇,便抓住楚国使者。同年九月,楚庄王围攻宋国。
宋文公十七年(公元前595年),因楚军包围宋国五个月不解围,宋国都城中没有粮食,岌岌可危 ,于是宋文公派乐婴齐到晋国求救。晋国国君晋景公本想救援宋国,但采纳大臣伯宗的建议,就停止发兵援救宋国,只是派遣解扬到宋国去,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
宋文公十七年(公元前595年)五月,楚庄王准备撤军,但在申犀、申叔劝阻下楚庄王没有撤军,反而采纳申叔的计策,让人在宋国建房子、种田。宋文公害怕,派华元在夜里进入楚军营 见楚将子反,子反告诉楚庄王。楚庄王问:“城中情况怎样?”华元说:“劈开人骨头当柴烧,互相交换子女来烹食。”楚庄王说:“多诚实的话啊!我军也只有两天的军粮。”因为华元的诚实,楚国终于罢兵解围而去。
宋文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89年)八月,宋文公去世 ,其子宋共公继位。
左丘明《左传》:①“宋公子鲍礼于国人” ;②“公子鲍美而艳”
司马迁《史记》:“昭公弟鲍革贤而下士。”
《左传》 文公十六年至成公二年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
祖父:宋襄公,名兹甫。
父亲:宋成公,名王臣。
宋昭公,宋文公兄。
公子须,宋文公同母弟,宋国司城。
儿子
宋共公
孙子
太子肥,宋共公之子。
宋平公,宋共公少子。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关于宋玉师承,普遍认为他师承屈原。但也有学者认为王逸晚于屈原200年后才说宋玉是屈原弟子是没有依据的,是其把“祖(承袭、效法)屈原”理解为“师从屈原”了。
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 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 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
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宋玉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 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人多以屈宋并称,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艺术上,宋玉深受道家文学的影响。他许多辞赋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立意构思到运用寓言都深受《老子》《庄子》《列子》的濡染,特别是“恢诡谲怪”的庄子散文对宋玉影响更大。
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是老子。宋玉的辞赋创作受了老子《道德经》(即《老子》)的沾溉。宋玉描写男女性爱,即明显受了老子的影响。道家文学在语言运用上冲破了这一禁区,常用富有性感的语言阐述和表现玄理。《老子》赞扬婴儿,‘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按:一作胶,指小孩生殖器)作’(第55章),把婴儿的这种本能看作是天性精纯的表现。他在强调以静为本时还说过:‘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第61章)这是用雌雄交配的例子说明以静胜动、以柔克刚。类似语言对于言必称礼书礼义的邹鲁之士、播绅先生来说,是绝不肯启齿的。”①宋玉正是继承了老子大胆地进行描写的传统,在《招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讽赋》等作品中真实自然地表现了男女。
宋玉辞赋中有些句式,明显脱胎于《道德经》。游国恩先生说:“今按《道德经》中,大半是韵文,极似一种散文诗歌。而其中又有特别的两章,例如第十五章云: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又第二十一章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句子不但有韵,而且很像楚辞的先驱;因为它们很有‘骚体’的风味。……所以我们可以说老子是南方学术的鼻祖,同时又是楚辞的祢祖。③游先生指出《道德经》具有楚骚风味,自是不刊之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游先生所举《道德经》第十五章那样的句式,在宋玉作品中却有,而且模仿的非常像。如宋玉《九辩》开头在“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后,即用了一组与《道德经》相同的带“兮”字的比喻句来描写苍凉的秋景:“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慷栗兮,若在远行,登山I陆水兮,送将归。次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宋玉在赋作中描写人物形象也常用此类句式。如《高唐赋》描写神女的形象:“其始出也,时兮若松树;其少进也,哲兮若姣姬。……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神女赋》中也是如此:“晔兮如华,温乎如莹”;“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等等 ①。
道家学派的经典《庄子》和《列子》对宋玉的影响就大了,尤其是《庄子》。
宋玉辞赋描写刻划人物有的明显受了《庄子》和《列子》的影响。例如,宋玉《钓赋》、描写的玄渊善钓:“夫玄渊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纶,饵若蛆蚓,钩如细针,以出三尺之鱼于数仞之水中,岂可谓无术乎?夫玄渊,芳水饵,挂缴钩,其意不可得,退而牵行,下触清泥,上则波扬。玄渊因水势而施之,颉之颃之,委纵收敛,与鱼沉浮。及其解弛,因而获之。”很容易使人想起《列子·汤问》描写的詹何善钓:“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两者的相似,是显而易见的。《列子》过去被定为伪作。现有可靠的材料证明,并非如此,大概是战国中期偏晚的著作②。如此,则宋玉《钓赋》受了《列子》的启发与影响,可以断定。另外,宋玉《钓赋》描写的玄渊善钓,还会使人想起《庄子.外物》中描写的任公子之钓:“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牿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铭没而下骛,扬而奋髫,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任公子毫不着意,反而钓得大鱼,这和玄渊“因水势而施之,颉之颃之,委纵收敛,与鱼沉浮。及其解弛,因而获之”的神乎其神的钓鱼技艺多么相似啊!
宋玉辞赋的谋篇布局有的也明显受了《庄子》和《列子》的影响。
清浦铣《复小斋赋话》卷下云:“宋玉《钓赋》,可为讽谏法,当与庄子《说剑》篇参看。”宋玉《钓赋》将钓分为“玄妣钓”、“尧舜禹汤之钓”、“大王之钓”三种。《庄子·说剑篇》尝云剑有三,有“庶民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大王之剑”。因此,宋玉赋这种写法实乃《庄子·说剑篇》的翻版。请看《庄子·说剑篇》的有关描写:文字略
考古发现的宋玉《御赋》亦云“御有三”,有“钳且、大丙之御”、“王良、造父之御”、“今人之御”,将御照样分为三种。《钓赋》、《御赋》与《说剑》在结构层次、谋篇布局上的相似,表明道家文学对宋玉的滋润是很深的。楚文化专家张正明先生甚至认为《说剑》实际上是一篇散体赋,其作者或许就是宋玉 ①。这也是富于启发性的观点,因为《庄子·说剑》与宋玉赋在艺术风格上的确非常相似。
我们再看宋玉的《风赋》:文字略。
元代郭翼《雪履斋笔记》云:“古来绘风手,莫如宋玉雌雄之论。”宋玉《风赋》确是一篇描写风的名赋,而在宋玉之前,庄子也对风有过精彩的描绘。这就是《庄子·齐物论》中所写的著名的“天籁”和“地籁”:文字略
从骨子里看,宋玉《风赋》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实脱胎于《庄子·齐物论》将风分为“天籁”和“地籁”。但庄子所描写的“天籁”与“地籁”与宋玉所描写的“雄风”与“雌风”,在艺术上却各有千秋。这主要是因为宋玉借鉴了庄子的写法,又注意了翻新出奇。
另外,清代南宫邢氏珍藏本《宋玉集》卷下“对问类”有宋玉《对或人问》一篇,内容文字略。
据此书书末所附《采辑古书考》云,此文系录自“刘向《新序》卷五”,今传本西汉刘向所著《新序·杂事第五》正好有此段文字。这是一篇记录宋玉轶事的作品,严格说来,不能算是宋玉的作品。不过,从《文选》卷四五所载宋玉《对楚王问》,其类似文字亦见于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来看,又未尝不可以作宋玉作品看待,至少其中宋玉所说的话是可以当宋玉作品看待的。文章通过玄媛处“桂林之中”和处“枳棘之中”两种绝然不同处境的对比描写,表现了自己“处势不便”、怀才不遇的牢骚与愤懑。文章构思明显脱胎于《庄子·山木》中的庄子对魏王问 :文字略。
将宋玉的对或人问和庄子的对魏王问一对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非常相似,不过宋玉立意要含蓄些。
宋玉有的作品甚至从立意谋篇到寓言故事都脱胎于《庄子》。例如《对楚王问》。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回答说:“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他先说了在楚国首都郢都一次音乐演出的情况: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这里将欣赏音乐的人分为几个层次,似乎是《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太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的形象表现。张松辉博士认为宋玉“客有歌于郢中者”云云这则故事,其思想内容脱胎于《庄子·天地》所云:“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扬》《皇苓》,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宋玉不过给予了润色加工而已 ①。而接着的寓言故事: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鹦,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髫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分明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与斥鹩寓言故事的改写。但庄子运用这个寓言是说明大到鲲鹏,小到斥鹚,都是“有待”的,都并不逍遥,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才是“无待”的,才是逍遥的。所以他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宋玉在《对楚王问》中引用这个寓言,则是说自己是鱼中的鲲,鸟中的鹏,世俗之民则是蕃篱之鹦、尺泽之鲵,自己和世俗之民本来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因而不可能被世俗之民理解。
战国时代流行一种语言游戏,即“大言”与“小言”。《庄子》和《列子》中即颇多“大言”与“小言”。宋玉也创作了《大言赋》与《小言赋》,描写了楚襄王令景差、唐勒、宋玉比说“大言”与“小言”的情况,其中所言许多即化用《老子》《庄子》与《列子》中的语句。如《小言赋》中,唐勒所言:“析飞糠以为舆,剖秕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即脱胎于《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宋玉所言:
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蒙蒙灭景,昧昧遗形。超于大虚之域,出于未兆之庭。纤于毳末之微蔑,陋于茸毛之方生。视之则眇眇,望之则冥冥。离朱为之叹闷,神明不能察其情琶二子之言,磊磊皆不小,何如此之为精?
这样充满东方神秘主义的精彩描写,亦是道家的笔调。犹《列子》所言:“江浦之间生麽虫,……离朱子羽方拭皆扬眉而望之,勿见其形。”亦犹《老子》第十四章所言:“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和第二十一章所言:“道之为物,惟倪惟惚,倪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倪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以及第四十三章所言:“无有入无间。”
公元前298年,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
前296年,楚顷襄王二年,楚怀王死于秦国,屈原写《招魂》,宋玉三岁。
公元前291年,宋玉8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5岁。
公元前282年春,宋玉17岁。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公元前278年春,写《神女赋》。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1岁。
公元前278年4月,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引蛮河水,用长渠攻陷楚都。楚襄王迁都陈。当时62岁左右的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宋玉36岁。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1岁。
公元前253年,宋玉46岁。黄歇得宠,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0岁。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宋玉58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宋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备注:年表中原版本记载年龄与生辰不相符,故按前296年宋玉为三岁推算,修改与纪元不相符的年龄。
《人物传记·卷第一·人物》: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俊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赤帝之季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女遇,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岨,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曰朝云。至襄王时,复游高唐。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于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
墓冢碑铭可以作为考察人之生平的力证。然而,光凭墓冢是不能断故里的。如钟祥原有屈原墓,唐代女诗人鱼玄机过郢州诗中有“折碑岭下三闾墓”句,但这不能否定屈原故里为秭归人的事实。况且,墓冢有葬身墓和衣冠冢之分,据史料载,全国有宋玉墓五处,究竟哪一处为宋玉葬身墓?再说碑铭,即如鄢郢(今宜城)之宋玉墓,清嘉庆二十一年的重修墓碑,碑文的关键内容“阳春白雪千人废,暮雨朝云万古疑”等句,却分明说的郢中故事和宋玉侍楚襄王的事迹,今钟祥还有“阳春白雪”巨碑和嘉靖皇帝之父兴献王亲制的“阳春台赋”汉白玉石巨碑。若以此而定,则宋玉确实是故楚郊郢—郢中人,即今钟祥人无疑了。
宋玉其墓地在湖北宜城腊树园村中。解放前尚存有故居的房子、围墙,房后有墓,前面立有多块石碑。《宜城县志》载:“在县南三里宋玉宅后有三冢并列,明嘉靖中建祠其旁。今宅已废,墓大及亩或,合三冢而并於一耶。明政德中知县朱崇学立碑识之”。
(1)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2)宋玉(李商隐)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
楚辞已不饶唐勒,风赋何曾让景差。
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3)高花(李商隐)
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
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4)南乡子(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乾明元年(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长恭受封兰陵王。 后来累次升迁至并州刺史。河清二年(563年),突厥攻打北齐,攻入北齐的晋阳,高长恭奋力将突厥人击退。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邙山之战时,北周攻打洛阳,武成帝高湛派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因为惧怕北周的兵力强大,不敢前进。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带领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的人才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放弃营帐逃走,从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 高长恭在此次场战役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次战役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高长恭被任命为尚书令。
高长恭后来历任司州、青州、瀛州的地方长官。 武平元年(570年)七月初三日,担任录尚书事。
武平二年(571年)二月二十四日,担任太尉。 三月,北周齐公宇文宪从龙门渡过黄河,右丞相斛律光退守华谷,宇文宪攻取了斛律光新筑的五座城池。高长恭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跷谷,率军抵御北周的军队,进攻柏谷城,攻克后就退兵而回。
武平二年(571年)五月,北周晋公宇文护派中外府参军郭荣在姚襄城南、定阳城西修筑城池。段韶率兵攻袭北周军队,将他们打败。六月,段韶包围定阳城,由于北周的汾州刺史杨敷坚守而未能攻克。段韶加紧进攻,屠杀定阳的外城百姓。当时段韶生病,对高长恭说:“这座城池的三面都有两道河壕,无路可走;恐怕只东南有一条路,贼寇一定会从这里突围。应当挑选精兵专门防守这条道路,这样一定能够捉住他们。”高长恭便派一千多名壮士埋伏在东南涧口。城中的粮食吃尽,宇文宪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救援,但因害怕段韶,不敢前进。杨敷率领现有的士兵乘夜突围出城,被高长恭的伏兵攻击,全部俘虏。
武平三年(572年)八月,高长恭被任命为大司马。 武平四年(573年)四月十三日,担任太保。 高长恭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等。
在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而后主高纬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聚敛财物,他的亲信相愿问他说:“大王受到朝廷的重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相愿继续说:“是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起的事情呢?”高长恭回答说是。相愿说:“朝廷如果忌恨你,这件事情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这不是躲避灾祸而是招来灾祸!”高长恭哭着俯身向相愿询问解决的计策,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假托有病在家,不要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听从他的计策,但是没有办法成功隐退。 等到朝廷对陈朝用兵,高长恭恐怕再次被任命将军,叹息说:“我去年脸上长痈,现在为什么不发出来!”从此有了病也不肯医治。
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郑氏(兰陵王妃)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郑氏回答说:“为什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于是就饮毒酒而死。 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高长恭相貌柔和内心豪壮,声音姿容很不错。高长恭担任将领时,亲自辛勤处理琐细小事,每次得到甜美的食物,即使是一个瓜几个果子,也一定和将士共同分享。起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列举他的贪赃之事,被免除官职。等到讨伐定阳,阳士深在军中,担心灾祸到来。高长恭听说此事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于是求小的过失,用棍棒打了阳士深二十下来使他安心。高长恭曾经入朝而随从都散去,只有他一人,高长恭独自回来后,没有责罚他们。武成帝奖赏高长恭的功劳,命令贾护买妾二十人送给他,高长恭只接受其中的一个。有一千金的债券,临死那天,把它们全部烧掉。
兰陵王入阵曲
正是在“邙山大捷”中,北齐武士们持假面歌舞庆祝胜利,诞生了广为流传的《兰陵王入阵曲》。后该曲定格为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气势不凡,古朴悠扬,描写了当时的壮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此曲诞生后,在民间流传很快,隋朝时期,被正式列入宫庭舞曲。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为“非正声”,下诏禁演。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演变为“软舞”。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以后,该曲在中国渐渐失传。幸运的是,唐时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都要反复演奏此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独舞表演节目。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格外珍视,对其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
《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
《北史·卷五十二·列传第四十》
祖父:神武帝高欢
祖母:武明皇后娄昭君
父亲:文襄帝高澄
母亲:不详
兄弟
大哥:河南康献王高孝瑜
二哥:广宁王高孝珩
三哥:河间王高孝琬
五弟:安德王高延宗
六弟:渔阳王高绍信
姐妹
乐安公主
兰陵王妃郑氏
兰陵王墓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5公里处,墓冢高大,周围建有透花围墙,墓地建有碑亭。1920年,当地村民在修公路时取土时,挖出了《兰陵王高肃碑》。碑额篆阳文四行十六字:“齐故假黄钺右师右慰公兰陵忠武王碑”。碑文真实记载了兰陵王高肃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字迹虽然驳落黯淡,但仍不失遒劲、古朴,因其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1988年,兰陵王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成年后喜读道家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不注重打扮。后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 嵇康与长乐亭主育有一儿一女(其子即嵇绍)。他常修炼养性服食内丹之事,弹琴吟诗,自我满足。
嵇康崇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恍惚惚忘了回家。当时有砍柴的人遇到他,都认为是神仙。到汲郡山中见到隐士孙登,嵇康便跟他遨游。孙登沉默自守,不说什么话。嵇康临离开时,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气俊杰,怎么能免除灾祸啊?”嵇康又遇到隐士王烈,一道入山中,王烈曾得到石头的精髓饴糖,便自己吃了一半,余下一半给嵇康,都凝结为石头。又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白绢写的书,立即喊嵇康去取,而嵇康便不再相见。王烈于是感叹道:“嵇康志趣不同寻常却总是怀才不遇,这是命啊!”
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
吕安之妻徐氏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陷害嵇康,将吕安、嵇康都处死。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 (《广陵散》并不是嵇康独作)说完后,从容就戮。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才意识到错误,并深为后悔。 谢万将其列为“八贤”之一。 袁宏在《名士传》中称嵇康等七人为“竹林名士”。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 ,被列为草书妙品。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
嵇康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俱已失佚。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王戎: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山涛:①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②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孙登: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
王烈: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钟会: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嵇喜: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
向秀: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
谢万:邈矣先生,英标秀上。希巢洗心,拟庄托相。乃放乃逸,迈兹俗网。钟期不存,奇音谁赏。
孙绰:帛祖衅起于管蕃,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轻世招患,殆不异也。
司马昱:何平叔(何晏)巧累于理,嵇叔夜后伤其道。
李氏(袁宏妻):宣尼有言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自非贤智之流,不可以褒贬明德,拟议英哲矣。故彼嵇中散之为人,可谓命世之杰矣。观其德行奇伟,风勋劭邈,有似明月之映幽夜,清风之过松林也。若夫吕安者,嵇子之良友也。钟会者,天下之恶人也。良友不可以不明,明之而理全。恶人不可以不拒,拒之而道显。夜光非与鱼目比映,三秀难与朝华争荣。故布鼓自嫌于雷门,砾石有忌于琳琅矣。嗟乎道之丧也。虽智周万物,不能违颠沛之难。故存其心者,不以一眚累怀,检乎迹者,必以纤芥为事。慨达人之获讥,悼高范之莫全,凌清风以三叹,抚兹子而怅焉。闻先觉之高唱,理极滞其必宣。候千载之大圣,期五百之明贤。聊寄愤于斯章,思慷慨而炫然。
傅亮:夫以嵇子之抗心希古,绝羁独放,五难之根既拔,立生之道无累,人患殆乎尽矣。徒以忽防于钟、吕,肆言于禹、汤,祸机发于豪端,逸翩铩于垂举。刘义庆: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刘勰: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张衡)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张华)凝其清,景阳(张协)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曹植、王粲),偏美则太冲公干(左思、刘祯)。
颜延之: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房玄龄:①嵇、阮竹林之会,刘、毕芳樽之友,驰骋庄门,排登李室。若夫仪天布宪,百官从轨,经礼之外,弃而不存。是以帝尧纵许由于埃盍之表,光武(刘秀)舍子陵(严子陵)于潺湲之濑,松萝低举,用以优贤,岩水澄华,兹焉赐隐;臣行厥志,主有嘉名。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临锻灶而不回,登广武而长叹,则嵇琴绝响,阮气徒存。通其旁径,必凋风俗;召以效官,居然尸素。 ②老篇爰植,孔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贵无名。相彼非礼,遵乎达生。秋水扬波,春云敛映。旨酒厥德,凭虚其性。不玩斯风,谁亏王政?
张彦远: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
苏轼: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高纬)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武则天)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陈普:铜驼荆棘夜深深,尚想清谈撼竹林。南渡百年无雅乐,当年犹惜广陵音。
徐钧:卧龙并论恐非伦,望重宜为世所珍。大抵重名人敬仰,如何名重反伤身。
陶宗仪:美风仪,文辞壮丽,好言庄老,工草书。
王世贞:每叹嵇生琴夏侯色,今千古他人览之,犹为不堪,况其身乎!
李贽:①呜呼!如康之天才,稍加以学,抑又何当也,而肯袭前人之口吻,作不情之遁辞乎?然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实峻绝可畏,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其人。②今读《养生论》全然不省神仙中事,非但不识真仙,亦且不识养生矣。何以当面蹉过如此耶?以此聪明出尘好汉,虽向、阮亦无如之何,真令人恨恨。虽然,若其人品之高,文辞之妙,则岂“七贤”之所可及哉!③向秀《恩旧赋》只说康高才妙技而已。夫康之才之技,亦今古所有;但其人品气骨,则古今所希也。岂秀方图自全,不敢尽耶?则此赋可无作也,旧亦可无尔思矣。秀后康死,不知复活几年,今日俱安在也?康犹为千古人豪所叹,而秀则已矣,谁复更思秀者,而乃为此无尽算计也耶!
王夫之: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
余嘉锡:嵇、阮虽以放诞鸣高,然皆狭中不能容物。如康之箕踞不礼钟会,与山涛绝交书自言“不喜俗人,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辄发”。又幽愤诗曰“惟此褊心,显明臧否”。皆足见其刚直任性,不合时宜。...康卒掇杀身之祸。
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钟会陷害嵇康时,给其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钟会身出名门,是钟繇之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但是嵇康拒绝与其交往。但钟会对年长其两岁的嵇康,却敬佩有加。《世说新语》记载: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显赫后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此记恨在心。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曹氏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嵇康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一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绍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绍子培养成才。这就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
妻子:长乐亭主,沛穆王曹林孙女、曹操曾孙女。
嵇康与长乐亭主生有一儿一女,长女嵇氏(248—?)、子嵇绍(253年—304年)。
《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魏纪十》
《尧山堂外纪·卷八》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年—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年—262年,当是依此而定。
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死时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文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263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
独孤信,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原名独孤如愿。北魏拓跋氏之初,有三十六个部落(《北史》作四十六个部落 ),独孤信的先祖伏留屯,任部落大人,和拓跋氏一同兴起。独孤信的祖父俟尼,在和平年间(460年―465年),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云中前去镇守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并安家于此。独孤信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与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丧乱,独孤信逃避到中山,成为葛荣的部下。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武泰元年(528年),尔朱荣击败葛荣,任命独孤信为别将。跟随征讨韩娄,独孤信单骑挑战,擒获贼寇渔阳王袁肆周,因功任员外散骑侍郎。不久改任骁骑将军,接着镇守滏口。元颢进入洛阳,尔朱荣任命独孤信为前锋,和元颢的党羽在黄河北面作战,打败元颢党羽。任安南将军,被赐爵为爰德县侯。
建明初年,独孤信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任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独孤信连续治理二郡,都有声望政绩。贺拔胜离京镇守荆州,就表奏独孤信任大都督。独孤信跟随贺拔胜进攻南梁的下溠戍,并将其攻克,升任武卫将军。永熙三年(534年),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胜就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宇文泰已经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和宇文泰是同乡,小时二人相互很友好,见面后非常高兴。宇文泰趁机命独孤信到洛阳请示,抵达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不久朝廷征召独孤信入朝,北魏孝武帝元修对他十分信任。
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孝武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然能够辞别父母,捐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能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当时荆州虽被落东魏占领,在当地百姓的心中仍眷恋本朝。朝廷于是任命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任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用来招抚荆州百姓。独孤信抵达武陶,东魏派弘农郡守田八能率领蛮人东部之众,在淅阳抗拒独孤信;又派都督张齐民率步兵骑兵三千人,绕到独孤信后路。独孤信对他的部众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千人,而且腹背受敌。如果回过头来攻击张齐民,敌人会以为我们要逃跑,必然前来截击,不如先打败田八能。”于是奋力攻击,打败了田八能,张齐民也跟着溃败。独孤信乘胜袭击荆州。东魏刺史辛纂率兵出来迎战。荆州士人平民感念独孤信的恩泽,独孤信又临阵讲明利害,荆州守军分崩离析。独孤信趁机发兵攻击,辛纂大败,向城内跑去进入城门,还没有来得及关闭城门,已被独孤信的都督杨忠等人赶上杀死。三荆于是平定。就地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将领率军突然而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领部下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三年,梁武帝才准许他回到北方。独孤信的父母住在太行山以东,梁武帝问独孤信到哪里去,独孤信回答说:“侍奉君主,决无二心。”梁武帝认为他很讲信义,送给他很多礼物。
大统三年(537年)秋,独孤信到达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家的威望,就上书请求治罪。西魏文帝元宝炬交尚书讨论。七兵尚书、陈郡王元玄等商议认为“边将督军,恭行上天之赏罚;军队被歼而至大败,国法不会放过。荆州刺史独孤如愿,身当重任,远袭襄、宛,斩杀敌军主帅辛纂,传示其首级于京师,论功应当赏赐。可惜他功绩未能善始善终,迅即沦落于他国,违背了朝廷的期望。然而他孤军数千,并无后援,贼众我寡,实难自保。皇恩已降,不应再绳之以法。从前秦国宽恕孟明,汉朝赦免李广利,他们后来都能改过立功,名垂青史。拿今天来比拟古人,也有成规可循。臣等商议,请陛下赦免独孤信的罪过,恢复他原来的职务。”西魏文帝下诏说:“独孤信荆、襄之战,实有大功。既遇强敌,力尽道阻,不肯降贼,还朝无路,权宜之计,不足为错。避难江南,履顺入险,情义始终,实可赞叹。况且谦虚退让,诚心谢罪,如果只商议降恩免罪,则不合随势而宜、变通事理之道。可转任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之官爵照旧。”
不久任领军。随从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改封为河内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当时俘虏中有独孤信的亲属,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于是公告于众,为之服丧守孝。随即被起用为大都督,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大统四年(538年),东魏将领侯景等人率军围攻洛阳。独孤信据守金墉城,随着敌军的进攻方向予以抵御,坚持了十几天,等到宇文泰抵达瀍水东岸,侯景等人才撤军。独孤信与李远为右军,作战失利,东魏攻占洛阳。大统六年(540年),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令独孤信与李弼从武关出兵。侯景撤军后,任命独孤信为大使,抚慰三荆。
不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起初,地方官员昏庸懦弱,政令悖谬,百姓有冤上诉,多年不能裁定。独孤信到秦州后,公事再无积压。他以礼义教化百姓,劝他们耕田养蚕,过了几年,公私两家都富足起来,流离的百姓有数万家自愿归附。由于他诚信之名远近皆知,所以宇文泰赐名为“信”。
大统七年(541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仚定起兵反叛,诏令独孤信前去征讨。不久,梁仚定被其部下杀死,梁仚定的子弟又收编其残余部众。独孤信就率兵奔向万年,驻兵三交口。贼众全力拒守,独孤信乘机从一条隐秘的小道进军稠松岭。贼众没有料到独孤信军队从这里打来,一看势头不对,便溃逃而去。独孤信乘胜追击,直达城下,贼众出城投降。加授太子太保。邙山之战时,大军失利。独孤信和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袭击,惊扰了东魏高欢追击的骑兵,各路兵马因此得以保全。
大统十二年(546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占据州城不愿去职,宇文泰命令独孤信率领开府怡峰前去征讨。宇文仲和环城固守。夜里,独孤信命令诸将用冲梯进攻东北角,他亲自率领壮士袭击西南角,天明时将城攻克,活捉宇文仲和,俘虏百姓六千户,全都解送到长安。授为大司马。大统十三年(547年),大军东征。当时因与柔然为敌,令独孤信移守河阳。
大统十四年(548年),升任柱国大将军,总括攻克下溠、保卫洛阳、占领岷州、平定凉州等战功,增加封爵,听任他转授儿子们。于是,次子独孤善封魏宁县公,三子独孤穆封文侯县侯,四子独孤藏封义宁县侯,各食邑一千户;五子独孤顺封项城县伯,六子独孤陀封建忠县伯,食邑各五百户。独孤信在陇山以西多年,请求回朝,宇文泰不答应。有人从东魏来,又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独孤信公告于众,服丧守孝。当时西魏太子元钦与宇文泰巡视北部边境,顺便到河阳慰问独孤信。独孤信陈述哀苦之情,请求为母亲服满三年之丧,又不被允许。追赠独孤信之父库者为司空公,追封独孤信之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君。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大军东讨,独孤信率领陇山以西数万人随军,到崤坂而回。升任尚书令。六官建立后,任大司马。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西魏恭帝拓跋廓被迫禅位于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宇文觉即位,建立北周,是为孝闵帝,升任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家居不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掉他。由于独孤信一向很有名望,宇文护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就逼迫他在家自尽,独孤信时年五十五岁。
独孤信风度宏深高雅,有奇谋大略。宇文泰开辟霸业时,只据有关中之地。由于陇山以西地势优越便利,所以委任独孤信镇守,受到百姓怀念,声威远震邻国。东魏将领侯景投奔南梁时,魏收写了一篇声讨南梁的檄文,假称独孤信据陇右而不听从宇文氏,声言东魏并无关西之忧,想以此来威胁南梁。独孤信在秦州时曾因打猎而天晚,骑马入城,帽子歪了一点。第二天,官吏、百姓有戴帽的,都学着独孤信的样子歪戴着。他就是这样被邻境和士人百姓所看重。
元修:“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
杨坚:“风宇高旷,独秀生人,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谟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世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
令狐德棻《周书》:①“独孤信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照邻国。………并以宏材远略,附凤攀龙,绩著元勋,位居上衮。而识惭明哲,咸以凶终,惜哉!信虽不免其身,庆延于后。三代外戚,何其盛欤。” ;②“信美容仪,善骑射。” ;③“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④“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
父亲:独孤库者
母亲:费连氏
某氏,生独孤罗
郭氏,生独孤善、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
崔氏,生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儿子
长子独孤罗,官至凉州总管、左武卫大将军,封蜀国公。
次子独孤善,官至骠骑大将军、龙州刺史,封河内郡公。
三子独孤穆,封金泉县公。
四子独孤藏,封武平县公。
五子独孤顺,封武城县侯。
六子独孤陀,官至迁州刺史,封武喜县公。
七子独孤整,官至幽州刺史,封平乡侯。
女儿
独孤信的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在周、隋两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为西魏时期的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旬阳县。独孤信印是一枚用煤精制作的印章,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这枚印高4.5厘米,宽4.35厘米,呈球体8棱26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个,三角形印面8个。有14个正方形印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等。印文为楷书阴文,书法遒挺拔,有浓厚的魏书意趣。据印文内容及核查史书,此印为西魏大司马独孤信之印。十四面印文内容不同,各有其用途,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太和五年(370年),前燕被前秦所灭亡后,包括慕容冲及其兄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太元九年(384年),慕容冲之叔慕容垂叛秦建立后燕,慕容泓亦于关中举兵自称济北王。时任平阳太守的慕容冲在河东起兵,拥有二万兵众,进军攻打蒲坂,苻坚令窦冲征讨他。 窦冲在河东攻击慕容冲,大败慕容冲,慕容冲率骑兵八千投奔其兄慕容泓军中。
不久慕容泓进军长安,建立西燕政权。太元九年(384年)六月,慕容泓的谋臣高盖、宿勤崇等认为慕容泓的德望不如慕容冲,而且执法苛严,于是就杀了慕容泓,立慕容冲为皇太弟,秉承帝旨行事,自行设置任命官员。 任命高盖为尚书令。后秦姚苌派遣儿子姚嵩到慕容冲处作为人质,以请求和好。
太元九年(384年)七月,苻坚听说慕容冲离长安二百余里,就撤兵而回,令抚军将军苻方戍守骊山,拜苻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配给五万兵力抵御慕容冲,河间公苻琳为中军大将军,作为苻晖的后援部队。慕容冲就命妇人乘牛马充数,举竿子为旗,扬土为灰尘,督促勉励他的军众,早晨在郑西进攻苻晖军营。苻晖出兵拒战,慕容冲扬尘击鼓呐喊,苻晖军战败。苻坚又任尚书姜宇为前将军,与苻琳率军三万,到灞上攻击慕容冲,被慕容冲打败,姜宇战死,苻琳身中流箭,慕容冲于是占据并入住阿房城。
太元九年(384年)九月,慕容冲进逼长安,苻坚登上城头观望,叹息道:“这些虏贼从哪里出来的?这么强盛!”大声斥责慕容冲说:“你们这些群奴正好放牧牛羊,为什么来送死!”慕容冲说:“奴就奴罢,已经厌倦了为奴之苦,又要把你取而代之。”苻坚派使者送一领锦袍给慕容冲,称诏旨说:“古人交战,使者在中间往来。卿远来诸事草创,能不劳苦吗?现赠送一领锦袍,以表明本心。朕对卿的恩分怎么样,而一夜之间出现这样的变故!”慕容冲命詹事回答,亦称“皇太弟有令”:“孤现在心在天下,岂能顾念一领锦袍的小恩惠。如果能知道天命,就可以君臣束手,停止交战,早点把皇帝送出来,自然会宽赦苻氏,以酬报旧好,终将不让以往所做的善事成为没有可相提并论的独美”。苻坚大怒说:“我不听从王猛、阳平公之言,使得白虏敢到这样的地步。”
太元十年(385年)正月,慕容冲在阿房城称帝,改年号为更始。苻坚与慕容冲交战,各有胜负。苻坚曾被慕容冲军包围,前秦殿中上将军邓迈、左中郎将邓绥、尚书郎邓琼相互说:“我们家世代蒙受荣耀宠贵,先君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不能不尽忠效节,以继承先君之志。再说不能为君主之难献身者,不是大丈夫。”于是与毛长乐等蒙上兽皮,扬戈奋勇攻击慕容冲军,慕容冲军溃败。慕容冲又派他的尚书令高盖率军夜袭长安,攻陷南门,进入南城。前秦左将军窦冲、前禁将军李辩等击败高盖军,高盖军众被斩首一千八百人,并被前秦军分尸而吃。接着苻坚又在城西打败慕容冲,追击慕容冲的败军到阿房城。前秦众将请求乘胜入城,苻坚担心被慕容冲俘获,就呜锣罢兵。
太元十年(385年)三月,苻晖屡次被慕容冲击败,苻坚斥责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拥有重兵,屡次被白虏小儿摧败,还活着干什么!”苻晖愤懑恼怒而自杀。关中三千余所堡垒,推举平远将军冯翊、赵敖为统领,相互结盟,派兵送粮援助苻坚。前秦左将军苟池、右将军俱石子率骑兵五千,与慕容冲抢麦子,在骊山交战,被慕容冲击败,苟池战死,俱石子逃奔邺城。苻坚大怒,又派领军将军杨定率身边的精锐骑兵二千五百人攻击慕容冲,大败慕容冲,俘获掳掠鲜卑人一万多而回。苻坚发怒,把这些鲜卑人全部活埋。杨定勇猛善战,慕容冲很害怕他,就挖了陷马坑以巩固防地。
太元十年(385年)五月,慕容冲率军登入长安城,苻坚身披钟甲,督战抵御,浑身中箭,血流遍体。后被慕容冲掳掠的三辅人士,都派使者告诉苻坚,请求放火作为内应。苻坚派七百骑兵去接应。可是在慕容冲营中放火的人被风吹的火焰烧死很多,只有十分之一二的人免于死难。而慕容冲在关中残暴肆虐,百姓都流亡失散,道路断绝,方圆千里没有人烟。
苻坚派卫将军杨定在城西攻击慕容冲,被慕容冲擒获。苻坚更加恐惧,把后面的事交付给苻宏,带着中山公苻诜、张夫人率骑兵数百到五将山,遍告州郡,约定初冬救长安。苻宏不久就带着母妻宗室男女几千骑出奔,百官逃散。慕容冲进占长安,纵兵大肆掳掠,死者不计其数。
慕容冲与苻坚相互攻战时,军势很盛。后秦国主姚苌想要西上,担心慕容冲阻遏他,就派使者与他通和,送儿子姚崇到慕容冲那里做人质,进驻北地,练兵聚粮,以观望时局的变化。
太元十年(385年)十月,慕容冲派车骑大将军高盖率军五万进攻后秦,在新平以南交战,大败高盖,高盖率部下数千人来投降了后秦。
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冲喜欢住在长安,而且畏惧后燕武成帝慕容垂的强盛,不敢东归,便督促农耕,建筑宫室,作长久安居的打算。鲜卑人全都怨恨他。左将军韩延顺应众人心中的不满,攻打慕容冲,并将慕容冲杀死,拥立慕容冲的将领段随为西燕王,改年号为昌平。
太元九年(384年),高盖、宿勤崇等杀慕容泓,立慕容冲为皇太弟,秉承帝旨行事,自行设置任命官员,任命高盖为尚书令。后秦姚苌派遣儿子姚嵩到慕容冲处作为人质,以请求和好。
太元十年(385年),慕容冲称帝,改元更始。慕容冲称帝后踌躇满志,任意赏罚官将。
太元十一年(386年),慕容冲喜欢居住在长安,而且又畏惧慕容垂的强盛,不敢东归,便督促农耕,建筑宫室,作长久安居的打算,因此遭致鲜卑人的怨恨,最终被杀。
太和五年(370年),苻坚灭前燕,慕容冲的姐姐清河公主,十四岁,有美色,苻坚便纳她为妃,在后宫中最受宠爱。慕容冲十二岁,亦有龙阳一样的姿貌,苻坚又宠幸他。姐弟独占宠爱,其他的宫女全都失宠。长安儿歌唱道:“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人们都担心成为祸乱。王猛恳切劝谏,苻坚就把慕容冲送出宫。长安又有民谣说:“凤凰凤凰止阿房。”苻坚认为凤凰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子的子实不吃,就在阿房城种植梧桐、竹子数十万株等待凤凰。慕容冲的小名叫凤皇,到慕容冲占据阿房城之时,终于成为了苻坚的祸害。
《晋书》、《十六国春秋》都记载,慕容冲和苻晖对阵的时候,慕容冲让女人们骑着牛和马,穿着文彩衣,举着旗,手持长槊列于阵后,每个人拿着一个囊,囊里面装着土。早上,慕容冲向着郑西苻晖的军营进攻。苻晖出战,兵刃交接,慕容冲下令:“班队何在”,女人们奔竞而进,打开囊,扬尘鼓噪,一时间灰雾漫天,苻晖不能分辨慕容冲那边究竟有多少人,于是溃败。
苻坚:“此虏何从出也?其强若斯!”
慕容盛:“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然后得安。今中山王才逮人,功未有成,而骄汰已甚,殆难济乎!”
房玄龄等《晋书》:“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冲有自得之志,赏罚任情。”
《晋书·卷一百十四·载记第十四》
《晋书·卷一百十六·载记第十六》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至卷一百零七
父亲:前燕景昭帝慕容俊
母亲:皇后可足浑氏
兄弟
献怀太子慕容晔
前燕幽帝慕容暐
乐安王慕容咸(慕容臧)
渤海王慕容亮
乐浪悼王慕容温
渔阳王慕容涉
西燕烈文帝慕容泓
定襄王慕容渊
姐姐
清河公主慕容氏,前秦苻坚的妃子
西燕帝慕容瑶(慕容望)
韩子高家世原本寒微,侯景之乱时,韩子高寄居在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侯景之乱平定后,时任吴兴太守的陈文帝陈蒨出守吴兴,韩子高时年十六岁,值总角之年。韩子高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美女一般。在淮渚想要搭部伍之车乘坐还乡,陈蒨爱之,问他愿不愿意侍奉自己,韩子高应允。韩子高原名韩蛮子,陈蒨为他改名韩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常常带着刀为陈蒨防身,也常为陈蒨端盘子送酒食。陈蒨性子急,韩子高总能领悟其意。年长后,学会了一些骑射之术,处事勇敢果决,希望做个将帅之人。平定杜龛叛乱后,陈蒨配给他士卒。陈蒨十分宠幸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 陈蒨曾经做梦梦见自己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得韩子高之推扶而得以继续攀登。
陈蒨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为先降,陈蒨占据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陈蒨从北门逃出,事起仓卒,又值黄昏昏暗,军人纷纷混乱,周文育也不知陈蒨在哪里,只有韩子高在陈蒨身边,陈蒨便派韩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复命酬答,在昏暗中又赶去慰劳众军。陈蒨稍稍拢合一些游散之兵,又由韩子高引导进入周文育的军营中,因此一道建立了寨栅。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奔松山,浙东地区平定。陈蒨于是将手下的兵马多配给韩子高,韩子高也轻掷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永定三年(559年),陈蒨即皇帝位,是为陈文帝,任命韩子高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560),封为文招县子,食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韩子高在台内值宿。等到平定王琳叛乱后,韩子高所统之兵更多了,将士依附于他的,韩子高都尽力加以提拔,陈文帝也都加以任用。
天嘉二年(561),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韩子高跟随侯安都屯兵在桃支岭岩下。当时韩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马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发髻也被削掉一半。平定留异后,担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天嘉五年(564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韩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号称最为强盛。晋安平定,以功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食邑连同旧邑共四百户。天嘉六年(565年),征召回朝担任右卫将军,到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镇守领军府。陈文帝病重,韩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去世,其子陈废帝陈伯宗即位,升任韩子高为散骑常侍,仍为右卫将军,移营驻兵于新安寺。
陈伯宗即位后,由其叔父陈顼辅政。韩子高因兵权过重,心中很是不安,喜欢访查台阁,便请求出京担任衡、广诸州镇守使。光大元年(567年)八月,前任上虞县令陆昉和韩子高的军帅举报他谋反。当时陈顼在尚书省召集文武百官在位者议立皇太子,韩子高也来参加,清晨韩子高一踏进尚书省,便被捉住,送交廷尉,当晚与到仲举一同赐死,时年三十岁。其父韩延庆及子侄辈一并赦免。
姚思廉《陈书》:①“韩子高、华皎虽复瓶筲小器,舆台末品,文帝鉴往古之得人,救当今之急弊,达聪明目之术,安黎和众之宜,寄以腹心,不论胄阀。皎早参近昵,尝预艰虞,知其无隐,赏以悉力,有见信之诚,非可疑之地。皎据有上游,忠于文帝。仲举、子高亦无爽于臣节者矣。” ;②“容貌美丽,状似妇人” ;③“性恭谨,勤于侍奉” ;④“稍习骑射,颇有胆决”
李延寿《南史》:“子高权重为戮,亦其宜也。”
《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南史·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韩延庆,韩子高的父亲,因韩子高得宠的缘故,官至给事中、山阴县令。
王世贞《艳异编·男宠部·陈子高》
王骥德《男王后》
冯梦龙《情史·情外类·陈子高》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恐怕这简短的两句诗是对中国古代十大美男最好的颂歌了。俊男美女,向来都是很容易在史上留名的。何况这十大美男当中,不少人还都和帝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