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gu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庄公说:“祭神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说:“但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庄公又说:“寡人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诉讼案件(即为小大之狱,不论是多大的事都根据实情判决),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高兴地说:“好!真能做到这样,我们可以与齐国一战。”
庄公进一步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和您一同率军前去作战,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庄公认为曹刿讲得有理,遂同曹刿一起带领大军迎敌。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了阵势(参见长勺之战)。齐主将鲍叔牙因一路进军顺利,有轻敌之心,首先下令击鼓进军。齐军呐喊着向鲁军阵地冲来。庄公见状,也欲击鼓迎战。曹刿连忙制止,并要庄公传令全军严守阵地,不得乱动和喧哗,擅自出战者斩。鲁军纹丝不动,齐军冲不破阵势,只好退了回去。鲍叔牙又下令第二次击鼓进攻,齐军重振精神,再次向鲁军阵地冲来,鲁阵仍岿然不动,齐军又一次退了回去。鲍叔牙见鲁军两次不出动,以为是怯阵,下令第三次击鼓进攻。这时,曹刿果断地告诉庄公击鼓冲锋。随着鼓声,鲁阵中杀声骤起,士兵们像猛虎出笼般冲杀过去,其势如迅雷不及掩耳。齐军被杀得七零八落,丢盔卸甲,狼狈溃逃,公子雍也被鲁庄公一箭射死。庄公见齐军败退,欲下令立即追击。曹刿忙说:“别急。”他仔细察看了齐军逃走的车辙,又登上战车前横木向齐军逃跑方向瞭望了一阵,方要庄公下令全力追击。鲁军追杀了30余里,斩杀、俘虏了许多齐军,缴获辎重无数,全胜而回。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庄公又问:“为什么齐军逃走了,你不让马上追赶呢?”曹刿说:“大国之间交锋,虚虚实实,齐军虽退,也要特别提防有诈。我察看后击。”庄公十分佩服,说:“你是真正的军事家啊!”。
十年春,齐师伐我①。公将战(2),曹刿请见(3)。其乡人曰(4):“肉食者谋之⑤,又何间焉(6)?”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0),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⑥也。”公曰:“小大之狱(13), 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15),战于长勺(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18)。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19),登轼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21),再而衰(22),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3),故逐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如今)不行。”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胜利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说:“作战,是要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仗胜了他们。那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①我:指鲁国。作者站在鲁国立场记事,所以书中“我”即指鲁国。 ②公:指鲁庄公。(3)曹刿(gui):鲁国大夫。④乡:春秋时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一乡。⑤肉食者:当权者。指做大官的人,当时大夫以上的官每天可以吃肉。⑥福:动词,赐福,保佑。(6)间(jian):参与。(7)鄙:浅陋,无知,指见识短浅。(8) 专:独自专有,独占。(9)牺牲:祭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10)加:虚报夸大 (11)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12)孚:信任。(13)狱:诉讼案件。(14)情:情理。(15)乘:乘战车。(16)长勺:鲁国地名。(17)鼓:击鼓进军。(18)败绩:大败。(19)辙:车轮经过留下的印迹。(20)轼:车前供乘者扶手的横木。(21)作气:鼓足勇气,振作士气。(22)再:第二次。(23)靡([mǐ]):倒下。
可以把曹刿称为优秀的军事家。他之所以取胜的原因,不是靠猛打猛冲,而是靠了谋略、智慧,这一点尤其让人称道。战争当中,一个优秀的谋略家,抵得上成千上万的将士。他虽然没有将士的勇猛,没有将士的勇力,没有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却能凭借智慧,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取大。
智慧如同水,水是无形的,看似柔弱,但是它在无形、柔弱之中积聚了看不见的力量,遇到险阻可以绕道而行,聚积起来的 力量达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汇成冲决一切障碍的潮流。难怪孔子要说:“智者乐水。”它们在外表和特征上十分相似:以无形克服有形,以流转变化回避强敌,以柔弱战胜阳刚。
中国传统中对水的偏爱,铸成了传统智慧在阴、阳的抗衡中注重以柔克刚的阴性特征。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传统的智者,谋略家,甚至可能连操刀舞剑的力量都没有,却能运筹帷幄,在几十万大军的交锋之中,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指点沙场,调兵遣将。可以说,一场战争中的灵魂,正是那些文弱雅致的谋略家,是他们彼此间智慧的较量,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另一个有趣之处是,传统的军事谋略家不是凭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经验来指挥作战,而是靠读书识理来完成自己使命的。看上去他们似乎因为没有亲身打过仗而缺乏实战经验,然而他们从读书识理中积累起来的智慧,足以使他们从力量对比、人心向背、心理状态、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等天、地、人方面的因素,来把握、预测、决定整个战争的进程。这一点在崇尚实战经验的西方军事家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而在我们看来却是十分自然的。
365足球投注上的无数次战争都在证明着,成功的战例是文人们智慧的杰作。他们精心导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戏,然后让担当剧中角色的将士去演出。
《史记·刺客列传》载:“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沬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沬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曹刿和曹沬是否为同一人?为此,大多史料沿袭旧说,语焉不详。李零先生的文章——《为什么说曹刿和曹沬是同一人——为读者释疑,兼谈兵法与刺客的关系》(此文曾在《读书》2004年第9期刊载)则认为两者实为同一人。
《左传》中“曹刿”这一人物共出现两次:一是庄公十年春“长勺之战”,一是庄公二十三年“曹刿谏庄公如齐观社”。
《左传》叙长勺之战前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据此可以断定,此时曹刿的身份不是“肉食者”。按《左传·昭公四年》:“食肉之禄”,杜预注:“食肉之禄,谓在朝廷治其职事,就官食者也。”孔颖达疏:“在官治事,官皆给事,大夫以上,食乃有肉,故鲁人谓曹刿曰,肉食者谋之。”(关于“肉食者”的问题,具体参见“中国经济史论坛”发布的李根蟠先生的《“肉食者”解》一文)按照春秋时期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奴隶等社会阶层分类,以及曹刿有晋见鲁君的资格并为之出谋划策等情况来看,曹刿当时的身份应该属于“士”阶层。在“长勺之战”后,曹刿取得鲁庄公信任,可能被任以大夫以上官位,之后才可能有庄公二十三年谏庄公“如齐观社”事。
《史记·刺客列传》载:“曹沬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沬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之后,叙曹刿在“柯地之盟”劫持齐桓公。
根据行文逻辑,“三败北”当在“柯地之盟”(庄公十三年)前。“春秋三传”中所有鲁隐公元年至庄公十三年齐鲁两国的战事资料,共有五次,分别发生在桓公十年冬、桓公十三年春、桓公十七年夏、庄公九年秋、庄公十年春;又通过《史记》发现庄公十三年还有一次(“柯地之盟”前发生)。其中鲁国战败的有四次:桓公十年、桓公十七年、庄公九年、庄公十三年。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庄公十年“长勺之战”前鲁国至少两次“败北”(并割地与齐),也就是说,假如曹刿即曹沬是同一人,那么,在“长勺之战”前,曹沬就已经是“将”。由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并无专门之“将”,而是由各诸侯国的“卿”在战时临时“将”兵,而“卿”为“肉食者”。这显然与曹刿所言“肉食者鄙”的事实抵牾。
再者,两人的性格反差太大,一为足智多谋、沉稳持重、重礼知义的政治家、军事家(“曹刿论战”、“谏庄公如齐观社”),一为好勇尚力、大胆莽撞的猛将、刺客,性格上的巨大反差很难让人接受二人合而为一的说法。根据《左传》对曹刿在军事“论战”和政治上劝谏庄公“如齐观社”这两件事情上看,曹刿显然不是靠《史记》中说的“以勇力”取信于鲁庄公,他靠的是政治远见和军事韬略。
《左传》叙事中,一人异名而称的情况并不避讳,而曹刿在《左传》中两次出现,也并无“曹沬”之异名,更没有提到曹刿劫持齐桓公这一轰轰烈烈的壮举;《史记》只载曹沬劫持齐桓公一事,却不记载“长勺之战”这个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恐怕不是以两书分别突出了同一人的不同性格特点来解释得通的。由此,我们只能认为,《左传》作者与司马迁并不认为曹刿、曹沬为一人。
李零认为曹刿和曹沬为同一人,主要依据是:1、训诂学中“刿”、“沬”、“翱”等字发音相近(或“同音通假”),可以通假;2、前人著述中记“劫持齐桓公”一事,有分别记作“曹刿”、“曹沬”、“曹翱”者;3、如今出土的上博楚简(李零所说的《曹沬之阵》)中有庄公谋臣“散蔑”者,劝谏庄公勤俭,又与鲁庄公谈论军事,并且“沬”、“蔑”、“刿”字音近通假。
秦汉以前,由于文字不能规范统一,致使各诸侯国在文献记载上存在文字书写上的差异;更由于书写材料的昂贵(绢帛)不便(竹木简),知识的传播在很多情况下是靠口授来完成的,当这些知识(尤其是一些文字知识)经过众口因传后再形成文本流传时,文字的读音、写法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差异甚至是错讹,同音异字有之,音近而误为同字亦当有之,因此,同一人被误解为两人或两人误为一人也就不稀奇了。所以考证历史人物、事件等单单依据训诂学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清梁玉绳《人表考》,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等依据同一事件的异名记述,单从训诂学上(或沿袭前人、他人之说)就得出最后的结论,是失于对史实的细致考究和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至少是不全面的。
从网上看到李零先生提供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告攵蔑之陈》释文:“鲁庄公将为大钟,型既成矣。曹沬入见……”李先生解释说:“释文是在整理者释读的基础上作的,凡从其说的文字除个别确有必要者外不再严格隶定,直接以通行字写出。我们有不同意见之处则以注释的方式简单交待。”李零又解释说,“上博楚简《曹沬之陈》中的‘曹沬’,他的名字,写法和传世文献又不一样,是作‘散蔑’”。也就是说,原文中的“散蔑”被整理者“无可怀疑”地训成了“曹沬”,然后又通过训诂学上“刿”、“沬”的音近而得出同一人的结论。然后倒果为因,再以此作为曹刿、曹沬为一人的论据。在这里,我们不禁要产生一个疑问:这样的“无可怀疑”是学术界的共识还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呢?
部分人在谈这些问题的时候,多用“相当于”、“可以”、“也可以”、“应该是”、“从道理上讲”推断,而最后推出“一定是”、“肯定是”……
综上所述,曹刿和曹沬可能是两个人物形象,在学术上还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讨论,在没有更确凿、更有说服力的学术定论之前,专家学者们不要把“后路”堵死,存疑探究、阙疑备考是最实际、最科学也最受人尊敬的学术态度。
另外,明代人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写“乾时之战”、“长勺之战”、“柯地之盟”等故事章节时,均把“曹刿”、“曹沬”作为两个人物形象来描写,至少说明在明代以前曾流传着这“二曹”不同的演义故事。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