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足球投注,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北宋最牛妓女骂退西夏十万敌军

来源:讲历史2017-07-11 15:44:03责编:权萌萌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元丰年间,西夏国梁太后率领军队突袭大宋,其中一路大军包围了宋朝的保安军顺宁寨地区。战事突起,北宋军方没有来得及调度驰援,顺宁寨陷入西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当时城寨…

元丰年间,西夏国梁太后率领军队突袭大宋,其中一路大军包围了宋朝的保安军顺宁寨地区。战事突起,北宋军方没有来得及调度驰援,顺宁寨陷入西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当时城寨中不过几千人马,面对城外十万敌军,人人惶恐。

就在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时候,妓女李氏挺身而出。平常时节,李氏打开大门做生意,接待了南来北往许多客商,对西夏皇族的那些龌龊事知道的比较清楚。听说此次是西夏梁太后率军来犯,李氏主动请命,撩起衣裙登上城楼,扬声大骂,把梁太后那些隐秘事情一一曝光。西夏将士“皆掩耳”,人人羞愤,张弓搭箭合力齐射,想把李氏给射死。可是,城楼上早就做好了防备,根本就伤不了人家分毫。

后来,李氏说话越来越难听,西夏军将领看到杀不死李氏,“恐具得罪”。非常害怕,于是“遂托以他事”,半夜时分就撤军走了。

于是,北宋边疆轰传妓女一张利口骂退十万敌军的故事。

乍听这个故事,很是奇怪,随即心中又有些疑惑。这个荒唐的故事是真的吗?为何妓女能够骂退敌军呢?

史料出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沈括生活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宋哲宗时期。史料中有大致时间“元丰中”,有具体地址“保安军顺宁寨”,有人物姓名“李氏”,有李氏骂退敌军原因分析“度李终不可得,恐具得罪,遂托以他事”。应该说,整件事情当是事实。

那么,究竟是为何西夏军会撤退呢?

史料中讲了一个重要原因,“恐惧得罪”。西夏将士在恐惧什么呢?这就要说到梁太后的生平、往事了。

梁太后是西夏第二任皇帝毅宗李谅祚的皇后,是第三任皇帝西夏惠宗李秉常的母亲。在西夏毅宗去世之后,惠宗皇帝不过七岁,就由皇太后梁氏垂帘听政。梁太后掌控西夏大权前后十八年。

梁太后是一位非常有权谋的女性。可是,这位梁太后的出身却多少有些见不得光。

梁太后乃是生活在西夏地区的汉人女子,天生丽质,容貌倾城。梁家虽然不是党项族人,却也算是当地汉人中的望族。不过,梁氏的第一任丈夫并非李谅祚,而是西夏权臣没藏讹庞的儿子。

没藏讹庞的妹妹乃是西夏首任皇帝李元昊的宠妃,正是这位宠妃,生下了李谅祚。没藏讹庞做过西夏的两任宰相,权倾朝野。李元昊去世之后,没藏讹庞作为辅政大臣经常出入王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没藏讹庞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外甥李谅祚,自己以国丈的身份掌控朝政。

毅宗李谅祚12岁开始就亲自主政,可是,岳父兼舅舅没藏讹庞却不肯交还权力。于是,李谅祚开始秘密笼络大臣,图谋扳倒没藏讹庞。就在这段时间,李谅祚和比自己年长三岁的嫂嫂梁氏搞在了一起。在李谅祚看来,得到梁氏的支持,就仿佛在政敌没藏讹庞的阵营插入了一位最佳间谍。在梁氏看来,李谅祚年轻有为,前途光明,而丈夫没藏公子却不过是个目光短浅胡作非为的官二代。两人的结合,正式强强联手。

因为李谅祚不听招呼,没藏讹庞开始盘算杀死李谅祚,另立新君。因为有梁氏的通风报信,李谅祚才几次逃过了危机。可是,消息意外泄露,也让没藏讹庞开始怀疑起梁氏。公元1061年,梁氏匆匆入宫告诉李谅祚,没藏讹庞已经发现了梁氏与李谅祚的私情,准备撕破脸大干一场。李谅祚大惊,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李谅祚宣召没藏讹庞入宫,然后安排下刀斧手。没藏讹庞自诩王宫中多是他的党羽,根本没有把李谅祚放在眼里。结果,没藏讹庞被杀。毅宗李谅祚正式掌控朝政。本年毅宗李谅祚不过14岁。

李谅祚为人刚毅,心狠手辣,他下令将岳父家族全部杀死,将皇后没藏氏废黜,随即赐死。不久,李谅祚将梁氏册封为皇后,做了西夏国的第一夫人。

梁太后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北宋的战争,元丰五年,梁太后率领三十万大军突袭北宋,李氏痛骂梁太后的故事,应当就发生在那一年。无论梁太后在政坛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可是在老百姓看来,梁氏也是一个出卖丈夫,与妹夫乱伦的女子。

梁太后在位期间对待那些不听话的官员处置非常严厉。西夏的高层人物当然知道梁太后的龌龊往事,可是,西夏的普通军士却大多不知情。为了维护国母的高大形象,西夏将领首先想把污蔑太后的李氏杀死。可是,李氏杀而不死,那西夏将领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赶快离开顺宁寨。梁太后的那些丑事一旦在军中传开,必然会让梁太后嫉恨而大开杀戒。西夏将领又不好做得太过明显,于是借口其他事情,比如宋军有援军即将赶到,赶紧离开是非之地。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吕蒙早在赤壁之战前就提出来自己的荆州战略

吕蒙一生最得意的成绩就是帮助孙权翦除了位居上流的蜀汉熊虎之将关羽关云长,并得到了荆州重镇江陵,公安等地,终吴国国祚半个世...详情>>

上古时期的选官制度是怎样的?

任人唯贤,上古时期的首领、官员的任免基本上都遵循了这一规律,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私心也越来越强烈,任人唯贤的“禅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