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初五,隋炀帝从洛阳启程,巡游北塞。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一个人的高度重视,此人便是突厥的一哥始毕可汗,启民可汗的长子。
自启民时代起,突厥与大隋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双边关系。始毕可汗即位之初,依旧奉行对隋友好政策。但是,有一个隋朝大臣,接连做了两件事情,把始毕可汗给惹毛了。此人名叫裴矩,表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氏。他的官职偶就不提了,大家只要记住一点:此人是隋朝专门研究制定对突厥政策的大臣。
裴矩发现,在始毕可汗的带领下,突厥正日益走向强盛。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大臣,他绝不能容忍突厥的实力膨胀至威胁大隋安全的程度。于是,他给隋炀帝出了个点子,建议将宗室女嫁给始毕可汗的四弟叱吉设(突厥称掌兵官为设),并且封叱吉设为南面可汗。
依着裴矩的想法,在大隋金钱和美女的双重诱惑之下,叱吉设一定会接受南面可汗的封号。一山难容二虎,届时,他和大哥始毕可汗之间将不可避免地爆发内战。这样,大隋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尽享渔人之利了。
隋炀帝也不糊涂,对裴矩的建议深以为然,于是就安排他全权负责此事。但裴矩做梦都没有想到,叱吉设不仅拒绝了大隋朝的“美意”,反而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大哥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听了,脸当时就黑了。但是,此时突厥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大隋抗衡。于是,始毕可汗就强把这口鸟气咽了下去。
他倒是消停了,但裴矩却不肯干休,又策划了一个行动。始毕可汗麾下有一谋臣,名叫史蜀胡悉。此人善于谋略,经常给大隋添堵。裴矩假意要和他做买卖,约他到马邑(今山西朔县)交易。史蜀胡悉一听说有钱赚,乐坏了,屁颠儿屁颠儿地赶到马邑。结果,钱没赚到,反而把脑袋丢了。
事后,裴矩派人将史蜀胡悉的脑袋送了回去,并且忽悠始毕可汗说:“大汗,您可得好好整顿整顿内部了。这个史蜀胡悉居然背叛您来投降,我已经替您把他处死了。您不用谢,咱们都是邻居,这点儿小事儿是应该的。”
始毕可汗以断绝两国邦交的行动回应了裴矩的“善意”。从此以后,始毕可汗天天都琢磨着怎么黑隋炀帝一把。可是,阿广远在内地,他终究是鞭长莫及,只能望南兴叹。可巧这一次隋炀帝要北巡了,始毕可汗接到情报之后,乐屁了,咱突厥人啊今晚上真呀真高兴。
八月初八,始毕可汗召集亲信开会,策划袭击隋炀帝。他可能是过于兴奋了,以至于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隋朝的和亲公主——义成公主。义成公主有两个身份:第一个身份,启民可汗的小老婆,始毕可汗的后娘
第二个身份,始毕可汗的可敦,也就是老婆。突厥人延续了草原民族的古老风俗:父亲死了,儿子可以迎娶后母。始毕可汗正陶醉在生擒阿广的美好畅想之中,完全忘记了他老婆骨子里仍是一个隋朝人的事实。义成公主听说老公要袭击表哥隋炀帝,急坏了,赶紧偷偷派人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隋炀帝。
隋炀帝接讯大惊,哪还顾得上欣赏什么北国风光,下令前军加速前进,于十二日进入雁门郡郡治雁门城。他的二儿子齐王杨暕则率领后军进驻了崞县。入城以后,阿广以为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岂料,始毕可汗的行动非常之快。第二天一大早,他便率领十万突厥骑兵包围了雁门城。阿广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瓮中之鳖。始毕可汗朝思暮想,就想着喝王八汤,命令士兵猛攻雁门。
这下,阿广可傻了眼了。城外有十万突厥精骑,而全城军民加起来还不到十五万人,粮食仅够供应二十天的。没过几天,突厥大军就攻下了雁门郡四十一座城池中的三十九座,阿广和杨暕被分割包围在雁门和崞县。阿广吓得要死,抱着三儿子赵王杨杲整天抹眼泪,眼睛哭得跟泡泡糖似的。
二十四日,隋炀帝下敕,招募天下义士,共襄国难,勤王救驾。此敕一出,全国各地的官吏立刻行动起来。
话说这日,屯门将军云定兴正在苦思冥想营救皇帝的办法,突然有卫兵来报告,说是营门外有个少年要求投军。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云定兴赶忙命人引人。
少顷,来了一个器宇轩昂的少年。云定兴就问他:“你姓甚名谁?”
少年微微一笑,说道:“我爸是李渊,在下李世民。”
李世民画像
陕西武功,坐落在渭水北岸。这座城市虽然不算大,但却是渭河平原上农牧业发达的富饶之乡。大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也就是公元599年1月23日,李渊的二儿子就诞生在武功的一座别馆内。当时,老李刚刚卸任谯州刺史,正在赶往岐州上任的途中,武功别馆正是李渊一家的中途落脚之所。
据史书记载,生李二的那天,发生了神奇的超自然现象: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两条顽皮的龙,在武功别馆外打闹嬉戏个不停,整整折腾了三天,才意犹未尽地离去。(据小玉之见,此事纯属扯淡)
李二四岁那一年,突然有个书生要求见李渊。书生说了,他擅长看相,要给李渊看一看。李渊欣然接受。这个书生对李渊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原来这个男银他不简单。该书生倒吸了一口冷气,失声叫道:“哎呀,你可是贵人之相啊!不止如此,您的儿子也是贵不可言啊!”
不一会儿,活尿泥的李二被牵了进来。这个书生猛地一瞅,惊出一脑门子汗,再仔细一瞅,惊出一身冷汗:“呜呼呀,这个娃娃不简单,别看他现在玩尿泥,长大后可了不得啊,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不到二十岁,他就可以济世安民了!”
李渊慌了:“嘟,打住,太大逆不道了,现在是太平盛世,老百姓安居乐业,济的什么世,安的哪般民?”于是,他赶紧给了书生一点儿钱,将其打发走了。书生走后,李渊是越想越怕,担心书生将刚才的那番话外泄,引来杀身之祸。想到此处,他便派人去追杀那个书生。但是,神奇的事情又出现了,那个书生居然“忽失所在”。事后,李渊想想,这或许是冥冥中的天意吧,于是就以书生所说的“济世安民”,给李二取名为世民。
这个李二从小就古灵精怪,滑头滑脑的,而且他主意特别正,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依当时的教育标准来看,这厮算不得什么好孩子,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这一点,李世民筒子自己都承认:“朕少不学问,唯好弓马。”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十来岁的时候,李世民已经阅尽了古今兵法,而且还揣摩出一套具有李世民特色的用兵之道。他整日里东游西荡,到处结交朋友,轻财仗义,有侠士之风。
这不,听说皇帝表叔被围困在雁门,李世民便跑到云定兴这里来投军了。云定兴见他是个小毛孩子,心中便有几分轻视,但仔细一打听,才知他是李渊的儿子,马上变了脸,将他接纳下来。李世民年轻气盛,没眼力劲儿,非要给云定兴出谋划策。云定兴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听着。
李世民侃侃而谈:“始毕可汗之所以敢这么做,是料定咱们仓促之下无力救援陛下。依我之见,咱们应该玩儿疑兵之计。白天的时候,咱们广设旌旗,连绵数十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