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足球投注,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民国大佬是谁?

来源:讲历史2015-07-31 14:57:01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他是二十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二兄”,“中华第一奇人”。他就是民国第一传奇人物——张静江。
1…
他是二十世纪初江浙财团的四大亨之一,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孙中山称他为“二兄”,“中华第一奇人”。他就是民国第一传奇人物——张静江。
1877年9月19日,张静江在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镇呱呱落地。
1906 年3 月,张静江乘上从法国东归的轮船,而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后绕道前往日本,也登上了这条船。由于张静江有清廷官员的身份,孙中山尽力回避他。不料张静江先生在甲板上拦住国父,说:你不要瞒我,我知道你是孙文。你不要以为我是反对你的,我却是最赞成你的人!攀谈之后双方有了了解,最后静江先生与孙中山先生约定,将来如果革命起事需要钱的话,可拍电报给他,并约定暗号,如拍A字即是一万元,如拍B字即二万元,C字三万元,以此类推即是。孙中山将他的地址记在了小本子上,并未很在意。后来孙到了东京计划再次在国内发动起义时,经费没有保障,他忽然想起了张静江,对胡汉民说:我上次在船上碰到一个怪人,脚微跷,说要帮助革命,约定三个字,我怕此人是清廷的侦探。胡汉民听了则说:横竖不亏本,拍个电报试试何妨?于是按张留下的地址拍第一个字的电报,不多时果真一万元汇到了。过了一些时候又拍出第二字、第三字,钱均如数收到。
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民国大佬是谁?
世人皆知张静江是倾其所有赞助革命的功臣,但究竟赞助了多少,向无具体的统计。革命军队所需的款项是巨大的,不得已,只能以他的信誉和影响,向海外华侨借贷。据1917年1月31日张静江通电各地的报告说,借款的总数已达日金174万、英洋111万,另借日本人久原房之助私人款日金80余万、犬冢信太郎15万、山田纯三郎5万,还有国内借款若干。后来,不仅他在巴黎的开元茶叶店卖掉了,在上海马思南路的6幢花园洋房也卖掉了,全都成了革命的经费。所以后来人们称他是“毁家襄助革命”,实不为过。
事实上,张氏家族中,不仅张静江本人多次向革命大笔捐款,南浔张家的其他人,如张石铭、张弁群、张乃骅等都曾经在张静江的带动下,多次向革命事业大笔捐款。
根据现在的不完全统计,张静江在辛亥革命前后对革命的捐款达到了11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按购买力的比价如果折算成2006年的钱款,大约相当于2000万美元。张氏家族其他成员在这一时期的捐款大约为20万两白银。所以,张氏家族为辛亥革命的捐款总数,大约在130万两白银以上,相当于2006年的2600万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张氏家族的捐赠在国民革命中的确意义非凡。如果没有张氏家族的财政支持,孙中山先生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不仅如此,张静江还是孙中山先生政治智囊团的核心人员。辛亥革命爆发,中山先生回国,眼看大清王朝已被推翻,接下来就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中山先生遂召集张静江、黄兴、陈其美、胡汉民、宋教仁等召开最高干部会议,讨论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实行总统制还是实行内阁制的问题。会上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而中山先生力持不可,认为内阁制断非眼下非常时期所宜。张静江在会上率先支持了孙中山先生的意见,指出这是中国国情所必需,此项争论方告平息。
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财政依然非常困难。张静江与禇民谊等就以商人身份,再次捐赠和筹办款项,以充军饷。
在南北对峙过程中,扬州的大盐枭徐宝山被袁世凯招抚,任第二军军长,手握重兵,成为重大祸患,威胁着新生的南京民国政府。张静江毅然设计,针对他嗜古董的特点,派人装扮成古董商潜入其家,在其看古董时,将炸弹引爆,为革命除掉一害。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重时,张静江抱病北上探视。中山先生病危中亲签遗嘱时,张也是在其身旁签名证明的人员之一。3月12日,中山先生逝世,张静江为12位丧事筹备委员之一。最后,他又亲自着手办理南京中山陵的选址、定方案、筹备资金、挑选承建单位等等事项,直到最后的“奉安大典”全部完成,总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孙中山先生视之为民国功臣,民国后又称其为民国奇人,以后又称其为革命圣人,并题丹心侠骨相赠。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就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南浔封市,这也是中国现代第一个市,以此表彰张静江对革命的贡献。陈立夫在张静江百年冥诞时写的纪念文章中说:“静江先生乃国父挚友,其意气之豪,魄力之大,时贤罕有其比,故国父曾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一联书赠,而静江先生对于国父遗教,乃最能信守力行。”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