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铖。
关羽得到统领荆州兵马、便宜从事的权力后,打响了震惊古今的荆州之战。
荆州之战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一是曹刘之间以关羽“水淹七军”而闻名的襄樊战役,其二是孙刘之间以吕蒙“锦衣渡江”而著称的荆州战役。
在荆州之战中,曹、刘、孙三个军事集团全部介入战争,攻城略地的军事行动和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贯穿始终,战争过程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战争最终以刘备军事集失利而结束,但荆州之战给人们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不解之一:荆州战役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赤壁大战后,随着北方军事压力的减小,孙权和刘备之间的裂痕逐渐加大。建安二十年,孙权派吕蒙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出川进攻公安、益阳,复夺荆州。四年后,在地缘政治并未明显改观,荆州依然孤悬川外的情况下,关羽为什么贸然向曹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不解之二:在整个荆州之战的过程中,西川为何未派援军?
从秋季关羽进攻樊城开始,到关羽被害的12月止,整个战争时间跨度长达4个月之久,而在西川的刘备却未向荆州方向增派一兵一卒。
对于这两大疑问,千百年来,许多人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求证。有几种说法颇具代表性,但却都无法自圆其说。
第一种观点认为:关羽骄傲狂妄,擅自兴兵,且没有大局意识。由于关羽没有贯彻执行“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基本国策,最终战败身亡。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事实上却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关羽虽然统领三军,在小事上可以不必上报中央,但像对曹作战这样的重大军事行动绝对是无权做主的。其次,“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基本国策在刘备不交还荆州的前提下根本无从谈起。
荆州地处长江上游,地理位置决定了荆州是柄时刻悬在东吴头上的利剑。西蜀如图谋江东,顺流直下可抵江东腹地。荆州对江东的利害关系东吴人尽知,他们对荆州的情节甚至可以追溯到当年“孙策跨江击刘表”的年代。曹操经赤壁大战北撤后,孙权、吕蒙也是按照先荆州,后徐州的顺序来处理边境地区事务的。所以让关羽去东联孙权,简直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
第二种观点认为:《隆中对》先天不足,荆益两州关山险阻,道路不通导致刘备无法对关羽部队实施增援。
其实,蜀道虽难,但当时出川入川依然顺畅。建安二十年,刘备、关羽可以出川复夺荆州,难道4年以后却无法出川了吗?所以救援与否不存在技术的障碍,而是动机问题。
所以,第三种“阴谋论”的观点就横空出世了。
这种观点认为:明知荆州是险境绝地,却将关羽推至吴蜀斗争的旋涡,原因是关羽势力膨胀,西蜀内部有人想利用孙权之手来除掉关羽。
这种观点细分起来又有两个流派。一种是以近代章太炎为代表的,认为关羽阻挡了诸葛亮通往权力中心的道路,诸葛亮令关羽挑起战事,且不发救兵,最终关羽为孙权所害。另一种流派认为刘备是陷害关羽的始作俑者。原因是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二把手,对刘备的权力构成挑战,刘备做局,假孙权之手除之而后快。这种观点近年来很受热炒。
阴谋论的说法其实是无稽之谈。从诸葛亮的角度上看,刘备对其总的来说是信任有加的,并且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包括关羽在内的蜀汉将士基本上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并且,从荆州战败的后果来看,诸葛亮的地位并未动摇。如果诸葛亮真的在关羽问题上动了歪脑筋,因一己之私而废刘备霸业的话,刘备应该是不会容忍的。显然诸葛亮谋害关羽的说法是站不往脚的。
至于刘备谋害关羽的说法更是无从说起。刘关张誓同生死。关羽对刘备的忠心经过千里走单骑的洗礼,可以说更加历久弥坚。退一万步讲,如果刘备真想除去关羽,可以有一千种办法,而完全没有必要为除去关羽而把荆州赔进去。
那么荆州之战谜团背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本人看来,荆州之战完全是刘备一手策划、发动的,其目的是不折不扣地执行《隆中对》第二阶段计划,即全取天下的目标。
建安二十四年的时代背景应该是这样的:西川全境已归属刘备多时,在后方巩固的基础上,黄忠袭取定军山,占据了除荆州之外又一块进攻中原的跳板,圆满完成了《隆中对》所说的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那么第二阶段问鼎中原的计划就很自然被列入到刘备的议事日程上了。
诸葛亮在《隆中对》第二阶段规划中提出:由一名上将从荆州出发进攻许昌、洛阳,刘备率主力部队兵发长安,两路人马相互呼应,一举夺取天下。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