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主席就曾说:“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还要政治进城。”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任市长陈毅曾经形象地说:“上海之战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那些珍贵的瓷器打碎。”在南京解放时,一些战士冲撞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还有一些战士把总统府的大红地毯剪成床垫,101岁的开国少将、时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的陈锐霆回忆,吸取这些教训,他们在江苏丹阳成立了庞大的上海接管工作班子,“有2万多人。”王辅一回忆,中共华东局社会部工作人员还收集了有关于上海的资料达30卷,100多万字。
“宁肯多牺牲,不准用炮轰!”">5月12日,上海战役正式打响。5天前,蒋介石已经逃离上海,踏上了开往台湾的军舰。
整个上海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钳击吴淞口,封锁黄浦江,以切断上海国民党军的海上退路,叫做外围攻坚战。“全歼汤恩伯,解放大上海!”绵绵细雨中,叶飞指挥4路大军杀向上海滩。战斗打得异常艰苦。歼敌一个营,就要付出伤亡1000多人代价。28军、29军3天就伤亡了8000多人。还没有夺取预定地区。挡住了解放军的进攻,汤恩伯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大会。
后来解放军改变了战术,变猛插、猛冲、猛打的野战打法为小群动作、逐堡夺取、攻击必破的攻坚打法。经过10天苦战,西线兵团歼敌2万多人,攻占上海外围。东线兵团也进展顺利。
到5月23日,第一阶段作战基本结束,上海守敌20万龟缩在从上海市区到吴淞口这一窄长地带内。汤恩伯将上海作战的全部指挥权交给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深夜乘军舰逃往舟山。人民解放军从东、南、西三面紧紧包围上海国民党军队。
5月23日夜,总攻上海市区的战役打响了。解放军的战术是'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国民党晕头转向,仅仅10多个小时的战斗,苏州河以南的上海市区全部解放。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市区攻坚战,将不会有太多的战斗之时,一条河挡住英雄路--横穿上海市区的宽约30米的苏州河。敌人凭借北岸的高楼大厦,居高临下地构成火力网,严密封锁了河面和南岸的街道、建筑。粟裕下命令:在上海市区战斗中,只准使用轻武器作战,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和炸药。
三野司令员陈毅特别强调:“宁肯多牺牲,不准用炮轰!”
“我们攻击部队为了减少城市设施的破坏和居民的损失,尽量不用炮火射击和爆破,主要使用步兵武器,以短兵相接歼灭敌人,结束战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7军副军长秦镜回忆。
战友们一批批地冲上去,一批批地倒下来。“河水全是红的。”徐法全回忆。被阻在苏州河南岸的27军前线指战员,看不下去这种伤亡,强烈要求开炮。军长聂凤智下令制止:“谁敢放一炮,我撤谁的职!”“24日下午4点多钟,我们通过地下党得知,在苏州河上游距我们约30华里的西站附近,河面只有几丈宽,敌人把前沿阵地设在了苏州河南岸。”95岁的陈茂辉,当年是68师政委。“300多名西站守敌很快就当了俘虏。”陈茂辉说,国民党军队苏州河防线被拦腰斩断,整个苏州河防线很快崩溃。刘昌义率部起义。5月27日,上海市宣告解放。蒋介石严令坚守6个月的战斗,人民解放军只用了十二分之一的时间。
“宁肯多牺牲,不准用炮轰!”">
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解放军入城后,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甚至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为了不惊扰上海市民,蒙蒙细雨之中,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睡卧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宁肯多牺牲,不准用炮轰!”">
“宁肯多牺牲,不准用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