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认为,
孙中山先生作为“唯一一位在两岸四地印下足迹的领袖人物”,还有太多需要公众了解之处。他的经历和精神,不仅值得学界好好挖掘、研究,更应让公众从中汲取到正面能量。
看到来自孙中山故乡的大学生跨越海峡寻找伟人足迹,邵铭煌十分欣慰。对于辛亥革命,他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讲辛亥革命不是只讲1911年,辛亥革命的不断扩大其实是一个过程。孙中山在1894年建立兴中会,已经开始倡导革命,这一路走来到1911年,是辛亥革命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会有民主共和及共和
民国的诞生,因为这是他革命追求的理想目标。”
当年轻人发问“孙中山精神是否已经过时”时,邵铭煌说:“孙中山精神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例如在两岸关系上就有体现。其实海峡两岸都在追求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为了中国的强大!不管是孙中山的革命,还是共产党‘五四’时期的活动,目标就是中国的富强进步,只是走的道路不一样。虽然两岸还有隔阂,可未来还是要和平,这也符合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精神。民族主义有对内对外两方面意义,对内要各民族平等,对外世界各民族也要平等,和平、平等是孙中山的重要精神和内涵。”
近来曾有陆续发现的
历史档案显示,孙中山先生曾接受过美国公民文件,因此“孙中山是美国人”的说法一度喧嚣。邵铭煌认为,孙中山当年取得美国身份、夏威夷出生证明,只是推动革命的
权宜之计,无法改变孙中山在广东出生的事实。
邵铭煌介绍,1904年是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后发起革命的第10年,但当时革命仍很艰辛,孙不但在中国面临清政府缉拿,在海外侨界也遭保皇党势力挤压,甚至还被当时的美国移民当局关押数天。因此有侨领向孙中山建议,若要在美国本土推展中国革命,最好能拥有美国身份。后来,包括孙中山在旧金山的亲友等人一起运作,帮他向夏威夷州政府取得夏威夷出生证明,让孙中山成为美国公民,“这当然是为了革命的权宜之计”。
邵铭煌补充说,孙中山13岁曾赴夏威夷生活、读书数年,因而选择在夏威夷申请出生证明,至于出生证明上的生日“1870年11月24日”,则是与兴中会成立日相同的11月24日,应是为表达与革命运动连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