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多年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近来随着蒋介石日记逐渐公开,真相日渐明朗。
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多年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近来随着蒋介石日记逐渐公开,真相日渐明朗。本文作者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外孙梅宇亭先生试图在理顺事件脉胳的同时,以解封的蒋介石日记为依据,结合家族记忆、书信等一手资料,剖析这一历史迷案,揭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当时调舰的命令到底是谁下的?貌似偶然的历史事件为何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并使蒋介石加深对苏俄和共产党的疑心?
1910年7月,满清海军大臣载洵、海军统制萨镇冰以特派专使的身份前往日、美考察海军。回国后,经清廷批准,分别向英、德、美、意订造军舰18艘。其中向日本订造的有两艘,名曰“永丰舰”、“永翔舰”。但尚未完工,翌年便爆发辛亥革命。
1913年,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先后派员出洋监造以前清政府遗订的舰只。永丰舰由日本三菱造船厂制造。清廷派往监造的大员李国圻、郑贞能技术娴熟、督造有方,使该舰建造周期大为缩短,不到一年便竣工下水,造价为68万日元。该舰长62.1米,宽8.9米,排水量836吨,航速13.5海里/小时。有主副炮8门,满员编制138人。整舰比例适中,造型优美,是一艘颇具实力的新式军舰。
1922年6月l6日,
陈炯明部下叶举在广州发难,炮轰观音山(越秀山),孙中山避难珠江上的永丰舰。随即召集舰队官长,号召讨逆,“乃命舰队先发炮,攻击在省叛军,以示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犹在”。炮弹落在瘦狗岭、观音山等叛军阵地四周,连带着炸死无辜百姓过百人,激起义愤。迄至8月9日下午,孙中山偕陈策、蒋介石等人登上英舰,离开永丰舰去香港,再转道赴沪。
孙中山逝世后,1925年4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
1997年1月底,这艘满载历史包袱的军舰在武汉金口镇附近的江面打捞出水。现在,中山舰静静地躺在武汉江夏区金口镇,成为历史文物。
1925年8月20日上午,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大门前遇剌身亡。廖案发生,激起国民党左派无比愤慨。案发当天,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推举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廖案特别委员会,授以政治、军事、警察全权。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是汪精卫集团和蒋介石集团在明争暗斗。汪与胡汉民同为孙中山最倚重之战友,而蒋介石在资历和威望上还难以望汪项背,就是与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于是,蒋介石以追凶为名,顺藤摸瓜,逼走了有廖案嫌疑的许崇智和胡汉民,剩下汪精卫一个重量级政敌。
其时汪精卫是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而蒋介石只是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以及黄埔军校校长,两人皆是响当当的以孙中山忠实信徒自居的国民党左派人物。国民党政府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以俄为师,苏联顾问在政府中的决策举足轻重。
鲍罗廷为苏联总顾问,季山嘉是军事顾问。蒋介石与他们有矛盾。矛盾的原因,除了蒋介石从苏联考察回来后,对苏联产生了看法,还集中体现在双方对北伐问题的分歧上。
蒋介石十五年(1926年,下同)一月二十九日日记:
下午,与静江兄叙别,谈本党与个人处境之难,不禁感慨系之。人才缺乏,精神涣散,同志不明事理,挑拨离间务尽其能,可不谓艰险乎。
十五年二月二日:晚约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干部开联席会议,解决双方干事互入两会,惟高级官长,须令其退出也。
解读:以上两学会是黄埔军校中国民党右翼军人与共产党(包括国民党左翼及其他人士)分别参加的不同组织,矛盾尖锐。蒋校长居中调停,让两派首要人物退出组织。这时蒋思想左倾,并不是后世所认为的包庇右翼的孙文主义学会。
章臣桐
十五年三月五日:单枪匹马,前虎后狼,孤孽颠危,此吾今日之环境也。总理与诸先烈在天有灵,其当怜而呵护之,不使我陷于绝境乎。
解读:蒋介石与军事顾问季山嘉矛盾越发尖锐,蒋认为国民党与苏联顾问、共产党合伙整他,使他陷入绝境。
十五年三月十日:近日反蒋运动传单不一,疑我、谤我、忌我、诬我、排我、害我者,亦所显明……
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忧患疑惧已极,自悔用人不能察言观色,竟困于核心,天下事不可为矣。
十五年三月十七日:上午,议事。所受苦痛,至不能说,不忍说,且非梦想所能及者。政治生活至此,何异于佛入地狱耶?
奇怪的调舰令
中山舰事件前一月,蒋因不堪党内纷争,向汪精卫正式提出赴俄休养。开始汪精卫并不同意,但禁不住蒋坚决要求,为了缓和他和季山嘉的矛盾,同意了他的请求。此时刚好有一艘装载军火的俄国商船将来广州,坊间传言,因蒋与季山嘉翻脸,苏联判定蒋是反革命分子,怂恿汪精卫除掉蒋—— 正好将蒋强掳上这艘商船,经海参崴押往莫斯科受审。
1926年3月18日上午八时许,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国民党党代表李之龙参加完陈公博主持的一个会议,收到一个急件,是海军学校副校长欧阳格写的:
之龙局长大鉴:
兹有三事,格不明就里,请兄教我。一、中山舰为何升火?二、闻第二师有军队在舰上,究竟在否?三、中山舰目下维护如何?可否具备立即执行任务之能力?
弟欧阳格 三月十八日上午
不久前,一直觊觎中山舰舰长之位的欧阳格,散布流言恐吓舰长、其堂兄欧阳琳,使欧阳琳逃匿香港。随后李之龙以海军局政治部主任的名义,率宪兵到广南船坞,将正在那里修理的中山舰上受欧阳格挑拨的13名内讧的士兵缴械扣押。三天后,中山舰修完下水,恰逢海军局俄籍局长斯米诺夫奉调回国,而中山舰自欧阳琳不辞而别后无人负责。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任命李之龙暂代海军局局长、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身兼四职,忙不过来,便建议汪精卫正式任命暂代理舰长之职的章臣桐为中山舰代舰长(实际行使舰长之职),并请第二师调兵一排上舰驻守,以加强保卫。
李之龙知道欧阳格为人奸诈,他此番写信,必有用意,至少应敷衍他一下,于是提笔给欧阳格写了回函:
格兄大鉴:大札拜读,不胜惶恐。现将所询,回复如左:(一)关于中山舰升火,已派人往查。(二)为安全计,第二师确有兵力两班驻舰。(三)据报,目下中山舰业已修理完毕,状况良好。……希勿挂念。
复完信,李之龙找代理舰长章臣桐了解情况,章解释,中山舰升火是因为要检验船厂修理的烟囱和汽笛。两人分析欧阳格来信的目的,一致认为他在打中山舰的主意。于是李之龙交代章,要进一步加强舰上警备,各级人员严守岗位,如有歹徒阴谋夺舰,坚决镇压。
李之龙
当日下午五点多钟,李之龙批阅完公牍,回到文德路上的文德楼,又收到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派人送来的函件。李之龙拆开一看,内容如下:
李局长:军校办事处欧阳钟主任来局,谓奉黄埔邓教育长电话,转奉蒋校长面谕,饬海军局即将得力军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校长调遣。职已通知宝璧舰预备前往,其余一艘,只有中山、自由两舰可派,请在此两舰中决定一舰。
李之龙不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动用军舰?但既是奉蒋校长面谕,必有急事,不可耽误。于是写了两张内容一样的手令:“着该舰长即将该舰开赴黄埔,听候蒋校长调遣。”书毕,一张当面交给同住一层的宝璧舰黄舰长,一张请黄舰长代交给也同住一楼但刚好外出喝酒的中山舰章臣桐代理舰长,并嘱他们立即执行。
调舰一事,其实是这样的:当时粤省沿海和内河一带走私严重,海军中部分不法分子勾结走私贩子,私收过境船货保护费。尤其是大盐贩,公然将私盐运到沙角炮台交货,再由内河军舰运到广州赚取巨大差价。海军局军舰曾几次缉拿走私船只和人员,得罪了以陈肇英为首的一些国民党海军元老。为此,共产党广东区委怕影响国共两党的关系,区委书记陈延年曾给予李之龙警告处分。据说,欧阳格和陈肇英曾因此事到蒋校长面前告李之龙的状,但蒋对他们不屑一顾,摆明是支持李之龙的。
中山舰事变前两天下午,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主任孔庆睿接到军校司令部值班室打来的告急电话,说一艘日本商船在黄埔江外海面遇劫,现停泊在黄埔附近江面,急需派兵保护。孔庆睿认为情况紧急,来不及报告,打电话给军校管理科科长赵锦雯,命赵速派巡舰一艘、卫兵16名前往保护。赵锦雯立即将命令下达给交通股。恰巧股长兼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不在黄埔,赵便把股员黎时雍叫来,当面交待任务。当时军校有限的几艘巡逻艇或故障或外出,一时无船可调。黎时雍便自作聪明地向军校驻省办事处求援,反正顶头上司欧阳钟股长或许正在那里。
欧阳钟带着王学臣匆匆赶往海军局。海军局的人早已下班,局长李之龙不在,由值班的作战科科长邹毅接待。调舰事非小可,欧阳钟同王学臣一样,也耍了个小聪明,把阶梯又提高一层:刚才接到军校邓教育长的电话,奉蒋校长面谕,要贵局派得力军舰两艘,连夜开赴黄埔等候蒋校长调遣。邹毅科长向欧阳钟要调舰公函,欧阳回答说事情紧急,来不及办理。邹沉思片刻,既是蒋校长和邓教育长的命今,军令如山,便匆匆给李之龙写了封公函,然后派传令兵带他二人去李局长公寓。
谨慎的邹毅事后还催促欧阳钟立即补办调舰公函。欧阳钟照办了,补上公函:
敬启者,倾接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