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海盗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向清廷投降后,为了扩大势力,派人前往晋江一带招募军士。当地青壮年迫于生计,纷纷参军,施琅便是其中一员,也由此开始了与郑氏家族四代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郑芝龙招兵买马,在其招募的数千人之中,施琅很快就崭露头角,当上了千夫长。此后,他在剿灭海盗时屡立战功,但职位却在原地踏步。那些上司,才能平庸,打仗时畏葸不前,却把战功据为己有。满腔热血,一身绝技,换来的竟是冷落与失望。适逢弟弟前来投奔,想“撂挑子”的施琅便将职位让给弟弟,自己回到家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郑芝龙部队任帅府将中军的族叔受命率军来到附近。机会难得,施琅前往拜访。叔侄一番交谈,施琅当即决定留在军中。虽然同样是效命郑军,于施琅而言,却有实质性的改观。族叔早年投身郑军,以智勇双全受到郑芝龙的宠信,并被委以重任。他十分看好这位族侄,一番力荐,施琅升任他的副手。族叔索性放权,将中军全权交他指挥。施琅不负所望,很快就清除了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三百多处匪寨,擢升为游击将军。就在施琅再次投奔郑军的第二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在郑芝龙等人的拥戴下,南明第二个政权——隆武朝廷诞生。郑芝龙因迎立之功被隆武帝封为平虏侯、平国公,其部下也“水涨船高”地得到升迁,施琅被提拔为佥都督、左冲锋。
隆武帝想建功立业、大干一番,他出兵福建,准备收复失地。而拥有军事实权的郑芝龙却无意进取。他之所以拥戴隆武登基,并不是为了恢复大明的版图与荣光,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他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军队去与清军“死磕”,拼完了,也就一钱不值了。因此,当清军实行招抚,许诺他出任闽粤总督之时,他不禁大喜过望,亲率五百心腹部将前往清营投降,却被清朝官员软禁起来,十多年后斩于菜市口。当郑芝龙身陷囹圄时,施琅没有郑成功的正义、果敢与资本,因此不可能像他那样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施琅所能做的,只是随波逐流,与那些降清的郑军其他将领一起,受清军驱使。后来,施琅任清总兵之职,因得罪上司而被追杀。此时的施琅,可谓前途无望,内心迷惘。就在这紧要关头,有人劝他加入郑成功的队伍,一同反清复明。原来,郑成功得知施琅困境,特意伸来橄榄枝。施琅当机立断,马上归附郑军。在施琅心中,并没有什么忠君爱国、合生取义之类的政治理想。郑芝龙降清时,他随波逐流;走投无路之际,他叛清归明也属正常。
施琅投顺郑军后,郑成功授他左先锋镇之职。两人关系密切,既是上司与部属,又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在短短的时间内,施琅就为郑成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成为郑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员猛将。最为关键的是,当郑成功准备占据厦门,无计可施时,施琅及时献上“吕蒙赚荆州”之计,使郑成功顺利夺取厦门,不仅收服了数万水陆部众,实力大增,还有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反清复明基地。然而,施琅自负不知退让,郑成功也有刚愎自用的一面,日久嫌隙自生。最初的争执,缘于筹措粮饷。清军压境,郑军活动地盘有限,近十万水陆部众以及大量家眷的开支,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这是郑成功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之一。他采取的办法,一是在所占地盘征收重税,二是派军前往清军控制的相对富庶地区进行劫掠。施琅从小对兵匪之祸刻骨铭心,就再三劝阻,惹得郑成功不快,却也没有特别介意,但当自尊自负的施琅与他人发生冲突,影响到郑军内部团结之时,郑成功再也坐不住了。
郑成功攻打潮州时,当地人陈斌对地形十分熟悉,认为只要切断潮州通往漳州的浮桥,潮州外绝援兵,内乏粮草,必然溃败。于是,郑成功命施琅先攻取浮桥,但施琅一连三天没有攻克。这是施琅归附郑军后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再加之郑成功亲自督阵,令自命不凡、心高气傲的施琅心生羞愧,他无法向郑成功抱怨,便迁怒于提出这一建议的陈斌。陈斌是郑成功手下一员骁将,屡立战功,智勇双全。面对施琅的挑衅,他毫不相让。冲突不断升级,加之施琅常在郑成功面前夸大其词地“告状”,陈斌担心郑成功有意偏袒并加害于他,不禁心生疑惧,趁机率兵出逃。那时,清军进攻桂林,南明永历帝逃往南宁,命令郑成功前往驰援。怀着一颗忠君之心的郑成功接令,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勤王。就在这节骨眼上,陈斌带走一支劲旅脱离郑军,顿时打乱了他的军事部署。陈斌因施琅而临阵逃脱,郑成功对此心知肚明。尽管如此,他仍隐忍着,对施琅并未斥责或处分。年轻气盛的施琅却不知收敛,与郑成功又起冲突——不顾郑成功“驰令勿杀”的命令,将他族叔手下的元老级将领“立斩之”。
事已至此,施琅一再挑衅并突破底线,郑成功已忍无可忍了!郑成功先设计擒拿手握重兵的施琅弟弟,再令人捉拿施琅;然后派亲随捉拿施琅所有在厦门的家属,分别予以拘禁。施琅被单独羁押在一条船上,趁看守不备逃掉,投奔族叔。在族叔的地盘上,施琅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可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因他而被扣押的父亲、弟弟及其家人。直到此时,施琅才有所清醒,觉得事情做过了头。他请人居中调停,希望得到郑成功的谅解,仍像过去那样为他效力。积怨已久的郑成功不肯原谅施琅,在他出逃一个多月之后,下令诛杀其弟,八天后又杀了他的父亲。施琅得知至亲被害的噩耗,心中的悲怆可想而知。一气之下,他又投靠了清朝。
曾经的第一水军:大明水师三百年未尝败绩
365足球投注上最着名的水师就是大明水师,明朝三百年基业,大明水师未尝败绩。
明朝水师实力综合作战能力可以列前七位,嘉靖到万历年间,仅仅在江浙一带,战船的型号就达到了二十一种,如果加上福建和两广,型号更是繁多。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海军战术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在嘉靖年间,明军的战船一半以上的战斗人员都使用火器,而到了万历年间,比例达到了99%。
明朝水师主要以福船为主,诞生于福建沿海的一种船型的统称,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建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号,海战用的福船,是指一号和二号。按曾在1560年取得数次大胜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云:“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倭船自来矮小如我小苍船,故福船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斗船力而不在斗人力”据《武备志》云“用火器与浪漕间,起伏荡漾,未必能中贼。即使中矣,亦无几何,但可假次以吓敌人之心胆耳。所恃者有二:发射佛朗机。是惟不中,中则无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类于船头,相遇之时,从高掷下,火发而贼船焚,二也”。由此可见中国海军船型大,干舷高,在冲撞等近战场合有明显优势。
一:一号称大福船,柁楼三重,底尖上阔,首尾高昂,能容百人“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
二:二号福船:二号称福船较一号稍小,“合常用之”。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上阔,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水约3.5米,舰首备红夷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乘员64人,水手9人,战士55人。
三:草撇船:福船型中的第三号称为草撇船,又名哨船,比福船小。
四:海沧船:福船型中的第四号称为海沧船,和哨船差不多,比福船稍小,吃水约七八尺,风小时机动,配合福船。武器装备有千斤佛郎机4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6,喷筒50,烟罐80,火炮10,火砖50,火箭200,药弩6张,弩箭100。乘员53人,水手9人,战士44人。
五:苍山船:海沧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5尺,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装备千斤佛郎机2门,碗口铳3个,噜密铳4把,喷筒40个,烟筒60个,火砖30块,火箭100支,药弩4张,弩箭100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战士33人,编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这样强大的水师阵容是前所未有的,在当时的历史时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师。
曹操七十二疑冢是曹操对付盗墓想出来的奇招,这招也十分厉害,厉害到至今没找到真正的曹操墓。而曹操七十二疑冢更是引出了各种传...详情>>
周建屏(1892-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原名宗尧,字兴唐。祖籍江西金溪,1892年8月26日生于云南宣威县倘塘一个...详情>>
陈文帝和他的男皇后陈文帝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陈国的第二个领导人,他在位期间,陈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其中陈文帝励精图治的...详情>>
西蒙玻利瓦尔是委内瑞拉著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为解放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五个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所...详情>>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