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的精神补偿在人类还无法完全认识与控制大自然以前,鬼魂祭祀所体现的无疑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在人们心目中,人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冥冥阴间的鬼魂手中。人们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往往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倍觉人生短暂,朝不保夕,灾难重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并由此引发对未来世界的神秘感,促使人们到精神世界那幻想的偶像中去寻求心灵的寄托与慰藉。从这个意义上讲,鬼魂祭祀也便成了一种对人生的精神补偿。祭祀鬼魂,总会得到鬼魂的关照,如此,精神上稍得安慰。
2.寄往天国的祝福死者一咽气,生者就在忙于祭祀,为死者在阴间的幸福创造各种条件。人一死,便国将死者用的枕头拆开,扔至地下,同时拆去帐幔,目的的不让死者堕入天罗地网,来世不得超生。
接着就要将珠宝或米饭置于死者口中,以免来生贫穷或饥饿。人刚气绝,还得赶紧用棉纸,拈成纸灯花,醮上香油,从灵前点起,一直至大门外头,称作引魂灯,的地地方又有烧引魂车的礼仪。正式入敛时,得将绊脚丝解下,否则托生后便不能走路,或者来世不能鹏程万里。入棺后,由孝子用新棉花或新布蘸温水为死者擦洗一下眼睛,称为"开光"。据说,这样做就能使死者来世光明,否则会转生成盲人。盖棺时,还须把死者生前的衣物和平时喜爱之物放置于棺内,但不能放皮衣服,以防死者转生为畜牲。入敛之后,便要举行"朝祭奠",每日早晚在死者灵前都要长供酒饭,以保死者在阴间酒足饭饱。接着进行"接三""送三"祭祀仪式,焚化纸钱、车马、仆人、楼阁等,以使死者在阴间过上高级生活,七七之祭中,丧家要请僧道念经做法事,以减轻死者的罪恶,超度亡魂,使亡魂早入天堂。在出殡的祭祀中,丧家除美酒、烧化物品外,亲友还要举行路祭,以使死者在阴间的财富更加富有。葬后三天进行"关三",丧家要提着酒菜等祭品,奠祭死者。以后每逢年节,生忌日也都要以丰厚的祭品祭祀死者。人们不厌其烦地祭祀,主要还是一种对死去亲人的怀念心情的表现,是一份寄往阴间的对死去的亲人的祝福。
3.祈望死者福荫后人死亡祭祀不办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往往还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在中国古代利用鬼来干成大事的大有人在,隋文帝用鬼取得帝位,陈胜、吴广用鬼了动农民起义,田单用鬼诈燕将以及各朝祭神请福等,都说明人们祭祀鬼魂还是为了利用其效力。在死亡祭祀中,请亡灵福佑子孙是祭祀的直接目的之一。
4.社会秩序的管理功能最初人类对自然神的祭祀,目的就是企望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因为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对强大的自然力束手无策,总觉得人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天地鬼神手中,人们想通过丰厚的祭品,虔诚的祭祀来娱神娱鬼,使之不要加害于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对祭祀加以利用,并给祭祀仪礼以种种规定,强调祭祀礼仪对人民大众的管理功能。从此,祭祀礼仪中的等级观念开始强化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很显然祭祀之礼在这里已成为巩固统治政权、调整内部关系、缓和社会矛盾、限制人民自由、制约和性的一种统治手段。统治者往往借助行政力量,这一仪祀推而广之,要求人们无条件地遵守,一丝不苟地执行、忠心耿耿地维护,否则即进行镇压。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四十多年前,陕西省文化部门曾正式向中央政府递交了《乾陵发掘计划》,但周恩来总理提...详情>>
南口及其沿线长城要隘是阻击日军的天然屏障,中国方面在此布置重兵防守。1937年8月7日,日军第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向南口及其...详情>>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伟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毛宗岗说《三国演义》有三奇,也可以称作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云长义绝,曹操奸绝...详情>>
作为功绩足以与秦始皇赵匡胤齐名的君主,李世民这一辈子唯一的遗憾估计就是发动了那场玄武门兵变。从哪个角度看,这场起事都是大...详情>>
魏晋风度如此光彩夺目,无非是因同其他时代相比,这些人显得不太一样。说是不同,简单说就是价值逆反。而从今天来看,这种看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