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足球投注,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解密:民国初年孙中山为何感叹'民初不如晚清'?

来源:讲历史2016-05-20 15:13:09责编:Annie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1911年10月的武昌首义推倒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民国时代。让位于袁世凯的孙中山,本想专心致志于实业建设,岂料中国旋即陷入武人乱政、旧官僚横…

1911年10月的武昌首义推倒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民国时代。让位于袁世凯的孙中山,本想专心致志于实业建设,岂料中国旋即陷入武人乱政、旧官僚横行霸道之局面。民国建立十年有余,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国人常有“民初不如晚清”之慨叹。这就要求国人必须面对和思考辛亥革命成败的问题。作为民国缔造者的孙中山,首负其责,对革命建国受挫的原因进行了反省。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说之毒害

在孙中山看来,经过他长期的努力,已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再加上“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本以为,“从此继进,实行革命党所抱持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夫《革命方略》所规定之种种建设宏模”。不料,“党人即起异议”,说他“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此议“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这就是“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的表面原因。其后果则是“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

至于深层原因,孙中山认为领导个人与革命同志均有责任。但从他的分析来看,革命同志的责任尤大。为何如此?“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究竟是什么“思想错误”导致革命同志懈志殆气?“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该错误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以致“建设计画,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孙中山提出“行易知难”说,冀图以此破国民“心理之大敌”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从而“出国人之思想于迷津”,真正信仰其说,从而“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其自信、乐观溢于言表。

解密:民国初年孙中山为何感叹“民初不如晚清”?

孙中山为了使国民尤其是革命同志信服他所主张的“行易知难”说,分别以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事予以佐证,这样就可从根本上推翻“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说。如此不厌其烦的论证能否推翻“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说,可以存而不论,然而他的动机是值得钦佩的:“盖以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也。”至于说“中国近代之积弱不振、奄奄待毙者,实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说误之”,以及自信“能知必能行”,委实值得商榷。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舆论之影响

孙中山为北伐战争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在梧州面对国民党员时,他提出了如下问题:“当初革命目的本欲将国家政治改良,现在民国已经成立十年,试问十年来革命事业曾做了几件?”他的看法是:“实则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亦未达到。”到底是何缘故造成的?孙中山认为是“因中国人思想幼稚,见革命初次成功之时,轰轰烈烈,咸以为革命宗旨甚易达到。”把革命任务之达成视为轻而易举的事。实则“早有一班满清官僚及武人投诚入党,入党之后将活动于政治的少数革命党尽数倾陷”。更有甚者,“那班官僚又乘势造成一种假舆论,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当时的党员咸误信之,不知‘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实系官僚所假造的”。这种舆论使得“辛亥革命成功之后,而革命党名义取消,中华民国即为官僚武人所摧残。十年来名虽民国,实为官僚国,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及后卒至酿成袁世凯帝制自为、宣统复辟、武人专政种种恶现象”。

从孙中山的分析来看,要对付反革命就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要建造新国家就必须有具有革命精神的党和军队。而要使国民党和革命军奋斗的目标一致,党自己必须牢牢地掌握军队,也就是他说的:“党之基础何在?在于军队。”还以俄国为例:“设无此庞大之党军,苏俄之势力必无今日之盛。”正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党并未完全驾驭军队,民国建造这一问题还有待继续解决,所以以前主张“以党治国”在当时“还是太早。此刻的国家还是大乱,社会还是退步,所以革命党的责任还是要先建国,尚未到治国”。要完成建国这个任务,他认为必须着手进行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织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换言之,在“以党治国”之前,必须致力于“以党建国”之重任。

各自为战,疏于组织和纪律

在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会词中,孙中山分析了辛亥革命后革命受挫之最大的原因。他认为革命没有成功的最大的原因,“不知道革命何时可以成功,并不想到成功以后究竟用一个什么通盘计画去建设国家,只由各人的良心所驱使,不管成败,各凭各的力量去为国奋斗,推翻满清。这种奋斗,所谓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实事求是地说,辛亥革命之前已经有“通盘计画”,这就是1908年改订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他的这种看法,只能说明革命的“计画”没有很好地宣传或者说不为诸多同志接受。这种各自为战的奋斗,一方面是由于武昌首义成功之太过突然,另一方面确实如孙中山说的是“没有集合,没有纪律”。

革命党没有集合,没有纪律,其后果就是全党的团结力非常涣散,反映的问题正是孙中山说的“党中缺乏组织”。为何革命党缺乏组织?他认为是“由于当日革命党人多属留学生,自由平等之见深入脑中,以为党员当绝对自由,一切联络维系之法弃而不讲,其缺点即在于此”。革命党的组织涣散、纪律性差,正是由于“个人有自由,则团体无自由故也”。今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牺牲个人之自由,以蕲国家之安全、党务之发展”。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