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鲁肃无非两种印象:一是演义中四处讨好的老好人,二是三国志中战略规划与周瑜截然不同的江东鸽派。
但我有疑问,提出划江而治,以图天下的鲁肃真的是鸽派吗?他的榻上策提出和实践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鲁肃和周瑜的关系非常好。尚在临淮时,二人就已经是莫逆之交。当时临淮东城之主为袁术,而鲁肃本人非常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和带着老幼青年数百人来投靠在居巢为官的周瑜。后来二人一起去见孙策,孙策十分欣赏鲁肃的才能,但相交并不深①。这时鲁肃的祖母死了,鲁肃便回到临淮东城送葬。他的好友刘子扬得知他回来,劝他去投靠郑宝。此时孙策已死,江东只有其弟孙权。鲁肃本想同意,但周瑜却力劝他和自己一起投效孙权,江东为基以成功业。于是鲁肃便和周瑜一起再次来到江东。
既得挚友相荐,鲁肃和新主孙权自然也免不了互相“考察”。二人合衣榻上,对饮畅聊。孙权很直白的就对鲁肃说:[我只拥有一点父兄打下来的土地。你既然来投靠我,又拿出什么策略辅佐我呢?]鲁肃回答:[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已经不可复兴。而挟天子之曹操虽强,却也非真龙。我们可以讨伐刘表、剿灭黄祖,守住长江之天险,鼎足江东。继而建帝号,以图天下。②]
其实这番话颇有些夸大其词。张昭认为鲁肃太过年轻夸夸其谈,孙权自己也认为鲁肃有些狂傲。
但是有几点关键,的确为鲁肃战略思想的中心:绸缪荆州,稳据江东,试图天下。此战略为三步,而非一步,更非战策。
孙权听到鲁肃之略,虽指为疏狂,内心却颇有所感。这位刚经历丧父丧兄的江东少主,对未来也不可不谓之迷茫。而鲁肃的据守称帝之略,的确也合他心中所意。再之后,曹操征荆州后,托孤之臣张昭的劝降,让他更是相信只有周瑜和鲁肃这种激进派才是真正可以助他成大业之人。
①、肃渡江往见策,策亦雅奇之。
②、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曹操举兵荆州,刘琮投降。这时东吴上下也不得安宁。以张昭为代表的臣子,皆劝孙权迎接曹操,向献帝(实为曹操)称臣。孙权十分犹豫不决。周瑜谏言:[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孙权)你拥有江东,土地数千里,兵精粮足,根本不需要害怕曹操,完全可以与之一战。如今曹操所拥中原并未稳定,尚有马超韩遂在西为操后患。况且古之北方军队,难以直接与吴越之师水上争锋。此时天气正寒,北方战士更是水土不服,容易生病。我只需精兵三万进驻夏口,定能击破他疲弱之师。③]
而在刘琮降曹之前,刘表刚死之时,鲁肃也给了孙权谏言一策:[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一向不睦,如今定是有变。加上寄住荆州的刘备是个枭雄,也一直在反对曹操挟天子之举。如果我们联合刘备和荆州水军抵抗曹操,刘备一定愿意,我们也有得力助手。但是一定要比曹操更快!]于是孙权同意鲁肃前往,鲁肃与刘备军师诸葛亮立即商定联合,共抗曹操。
裴松之所注评论的是:臣松之以为(周瑜)建计拒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但与肃暗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我认为,鲁肃和周瑜在此时对孙权的战术规划,是一致的(区别在于一个提出抗曹,一个提出联刘抗曹)。但是二人有无商议?不得而知。④
之后,孙权也坚定了信念,势与曹操一战,不再思降。
那么周瑜提出二分天下之略与鲁肃“图荆州、稳江东”之略又有何不同呢?
我们记得所谓“榻上策”中几句重要的话: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此话的详解,一般是两种推测:1、鲁肃只想鼎足江东,然后辅佐孙权称帝,如春秋诸侯;2、鲁肃想先鼎足江东,制衡蓄势,然,后成大业。那么,鲁肃初见孙权,就提出的榻上策究竟是哪一种意思呢?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