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见大势已去,本想撤退到昆明,但李济深早已在昆明设好埋伏。蒋介石只好退到广州黄埔军校,由4艘军舰保护。李济深见机委托一名战友策反4个舰长起义,准备活捉蒋介石。
不可多得的将才
李济深1885年出生于广西苍梧县冠盖乡(现大坡乡)料神村。祖父李炳光是个秀才,父亲李均尚则是廪生(明清两代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生员)。李济深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他从小跟随叔父李均良读书。母亲吴氏务农、操持家务,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兄弟姊妹6人抚养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忧患伴随着李济深成长,使他感到痛苦,也使他奋发图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上学期间,李济深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15岁时,他曾作过一首五言诗以表达自己愿为祖国献身、不做像“王侯”这样的官僚的心迹:“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可以说,一心为国、不谋私利的思想贯穿李济深一生,“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也成为李济深乃至儿子李沛钰终身的座右铭。
李济深18岁考入黄埔陆军中学读书。毕业后,他曾在广东新军当见习官,后又入讲武堂学习。1910年,他被选送到保定陆军预备大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济深和校内师生一起投入反清斗争。中华民国成立后,陆军预备大学堂由保定迁至北京,正式定名为陆军大学,1913年,他重返该校第三期,完成了学业。
从辛亥革命起至上世纪30年代,李济深追随孙中山,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戎马驰骋、南征北战。孙中山说:“李济深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在粤军第一师的整训中,他大胆提拔和任用如邓演达、叶挺等从军校毕业的优秀青年军官,最终不但成为全军中战斗力最强、素质最高的部队,而且带动整个粤军掀起了整训的热潮。在黄埔军校的创建过程中,他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并从粤军第一师中提取现款3万元,调出大量兵器交给军校,还召集了身边的得力干将到学校来工作,受到了孙中山的称赞。在平叛两广、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立下不朽的功绩。而在叱咤风云的北伐战争中,李济深的军事生涯走向了辉煌。
蒋介石见大势已去,本想撤退到昆明,但李济深早已在昆明设好埋伏。蒋介石只好退到广州黄埔军校,由4艘军舰保护。李济深见机委托一名战友策反4个舰长起义,准备活捉蒋介石。
吓软国民党特务
李沛钰告诉记者,父亲是军人,生性耿直,从不玩政治手段,所以他在1927年同蒋介石、汪精卫陆续接触后,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多。“父亲最终认清了他们的本性,不为其利用,决定和他们彻底决断。”
上世纪20年代末,蒋介石在庐山曾3次发电报邀请李济深上山。李济深知道蒋介石“反共”,拒绝了他的邀请。后来,李济深的战友舒宗鎏(音同“流”,也是李沛钰夫人的叔父)劝说他:“既然蒋请了你3次,你有什么话就上去跟他说。”上山后,李济深写了一封长信,劝蒋介石按照孙中山的教导“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可蒋介石根本没把此事放在眼里。万般无奈下,李济深下山同冯玉祥联合起来去梅园新村找周恩来,商讨“反蒋行动”的具体方案。“再危险,父亲每天都坚持做,很有毅力。”
1929年,蒋介石要攻打桂系军阀。李济深为解决蒋桂之争,抛下广东省政府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等职务,去找蒋介石,告诉他不应该搞分裂。蒋介石听后勃然大怒,把李济深软禁在南京东郊的汤山。见此情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告诉蒋介石:“我要陪任潮兄(李济深的别名)在一起,你要宰他就把我也宰了!”蒋介石迫于多方压力,恢复了李济深的自由,但仍将他软禁在南京鼓楼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