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蒋介石则称之为革命“导师”,由此可见,他们两人对张静江都十分敬重。
张静江(1877―1950),谱名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号印光,浙江吴兴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1902年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任驻法商务参赞一职并开始在国外经商,自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结识后便开始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佛名智杰。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美国纽约。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蒋介石则称之为革命“导师”,由此可见,他们两人对张静江都十分敬重。那么张静江为何在国民党内有如此显赫的地位呢?
“革命圣人”――孙中山心目中的张静江
张静江的一生大致以192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热情激昂的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张静江不但从经济上资助孙中山进行推翻满清帝制的活动,而且和
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在法国巴黎创办《新世纪》周刊,从思想上大力宣传革命,与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创办的《民报》遥相呼应。1928年之后,为了实现孙中山的实业建国计划,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规划全国建设事业的建设委员会,张静江担任主席(一年之后改称委员长)一职,直至该机构在1938年1月合并到经济部,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全国经济建设事业的核心人物之一。
遗憾的是,由于受时局所限,当时并没有一个能够实施全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国内环境,因而建设委员会的事业在宋子文所主持的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蒋介石所控制的国防设计委员会(1935年之后改为资源委员会)的排挤下逐渐衰落下去。抗战爆发后,由于建设委员会被并入到经济部,张静江感到前途渺茫,便离开大陆远赴美国,以异国寓公的方式度过余生。
张静江在离开家乡南浔之前并不出名,只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他行侠仗义,深受乡人夸奖。由于南浔张家资产颇大,是南浔“四象”之一。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金狗”的谚语,据《湖州风俗志》载:“象、牛、狗其形体大小颇有悬殊。以此比喻各富豪聚财之程度,十分形象。民间传说一般以当时家财达百万两以上者称‘象’,五十万两以上不足百万者称‘牛’;三十万两以上不足五十万两者叫‘狗’。”
张家与张静江的外祖父庞家均被列为“象”。而其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矰,“均为丝商巨贾,个性又都开朗豪爽、冒险进取、热心公益,人杰(张静江的字――引者)自幼受熏陶”,两人对张静江一生的影响很大。20岁时,其父张定甫用10万银元为其捐得江苏候补道衔,这使张静江有机会参与政治活动。1902年,张静江以驻法使馆商务参赞的身份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使法国,此次法国之行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绸缎。1905年8月张静江与孙中山在赴法的轮船上相遇,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助款。
孙中山与张静江相遇时,由于张静江对孙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之举十分钦佩,曾问孙中山:“君非实行革命之孙君乎?闻名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近数年在法经商,获资数万,甚欲为君之助,君如有需,请随时电告,余当悉力以应。”他还与孙中山约定汇款的暗号:A、B、C、D、E,分别代表1、2、3、4、5万元。当时孙中山因与之是萍水相逢,对其言语并不信以为真。
分手之时,张静江留给孙中山一封信,让他到美国后去找纽约市第五街566号他所开办的通运公司,领取资助革命的活动经费3万元。孙中山将信将疑,至美国后把信交与黄兴,让其办理,以探真假。结果钱分文不少,如数领取。此举令孙中山大为惊奇,认为遇到了革命“奇人”。自此以后,每遇革命款项不济,孙中山便想到了张静江的汇款之约,而张每次均能按时如数将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于款项不支,反清起义无法举行,张静江将他在巴黎通运公司所经营的一个茶店卖掉以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