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升(1426—1510),明朝大臣,字负图,号约斋、三峰居士,晚年更号友松道人、三峰居士,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历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十五年任吏部尚书,位居一品。去世后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端肃。一生成绩显著,先后辅助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宋朱祐樘、武宋朱厚照,故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
虽说,“数朝元老”现象在当代看来,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但像马文升身处中国封建帝制时期,要做到“五朝元老”颇为不易。因为,家天下的年代,帝王无疑是九五之尊,拥有对所有大臣子民的生杀大权,荣华富贵可以一念间,丢官砍头也能够片刻时。
在“伴君如伴虎”的封建政治环境下,马文升成为“五朝元老”肯定有其内在奥秘,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故今天笔者想就这个问题做些粗浅分析,谈点自己的看法。
其一,马文升有才。
马文升自幼聪明好学,为父兄及乡邻所称道。他在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时,马文升勤力自勉,为领台事王文、王翱所礼遇和器重。后来也是凭借才华与能力,步步高升,稳居高位。我们很难想象,若他无能焉会受到多位帝王欣赏?
马文升一生著作有《端肃奏议》、《西征石城记》、《抚安东夷记》、《镇克哈密国王记》和《约斋集》等数十卷流传于世。他“为文不事雕琢,若大羹玄酒,自有喜味。声诗无媟嫚语,皆自忠爱中流出。海内之士,得其篇章者乐诵之”。可见其才过人。
尤其是在他的词作中,既有表现其个人高尚气节的内容,如《题壁》:“一枕清风枉自得,半瓢野菜不须求;看来世态浑无味,笑傲雪山天际头”。也有表达其要向
海瑞学习高风亮节的情怀,如《留题察院》:“来时行李去时装,午夜春天一柱香,描得海公清廉府,不将山水带还乡”。还有表示其远大志向和高尚品格的篇章,《送子会试中》写到:“分守岷州便道归,沿装送儿赴春闱,车马到处须防险,爵禄随天每慎微;直道逊词真口诀,权门利路是危机,传家数世唯清俭,富贵休忘着布衣。”很值得我们敬佩。
其二,马文升有为。
马文升一生尽管坎坷,但大多时刻都是深受帝王器重的。
如成化年间,马文升在辽东任职时,因战功受到宦官汪直的妒恨,受到汪直的诬告,遂被宪宗捕下“诏狱”,又被谪戍重庆卫。二十年,汪直败,才再度起用巡抚辽东,极受当地各民族人民的爱戴。
再如弘治十八年,马文升主持吏部考查朝中官员,他采取果断措施,淘汰不称职的官员2000余名。由此触动了太监们的利益,正德二年(1507)权阉
刘瑾乱政,因马文升年事巳高,只得连续上了二十一道奏章,辞官回乡。谁知三年后,太监刘瑾诬告他在吏部任上“朋党”,将马文升予以除名,其家小皆遭诛连。次年(正德五年,即1510年)六月八日,马文升含愤逝世,时年85岁。直到刘瑾伏诛,马文升之冤才得以昭雪,被追赠为特进光禄大夫、太傅,谥:“端肃”。嘉靖初年,又加马文升为左柱国、太师。
在中国古代,正直为官、执政为民者,不少人落得凄惨下场,但他们大多都像马文升一样被后人所缅怀所牢记,大多被后来政府所平反所赞誉。只是这些荣誉来得太晚了些。
其三,马文升有德。
何谓德?有不同看法和解读,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以为从政者能够为民做主、替民办事,就是最大的德。下面就说说马文升是如何为官一任造福百姓而深得欢迎的。
马文升刚出仕不久,就先后到山西和湖广任职。所到之处,翦暴除奸,震动甚大,素有“神君”之称。英宗天顺七年(1463),马文升任福建按察使,当他离开福建时,当地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不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赞扬和怀念。
马文升在陕西任职数年,苦心经营,不仅灾年建议朝廷赈济百姓,减少群众痛苦,还平日亲力亲为,秉公执政,实现了西北地区的安定。成化十一年(1475)春,马文升为提督甘、凉、宁夏三镇军务。十四年(1478)又进为左侍郎。十九年(1483)再进为左副都御史。这期间辽东多事,马文升先后三次受朝廷派遣巡抚辽东,整饬辽东军务,安抚了辽东一带的女真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修城堡,练兵士,利兵甲。特别注意抚恤军民,整肃军纪,从而使百姓安居乐业。
到了弘治初年,针对赋税徭役日益繁重,百姓痛苦不堪的情况,马文升当面劝谏孝宗,并要求孝宗下旨,严令各部节省开支,不得向老百姓随意索税,立即停止修建各王府,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孝宗予以采纳,受到百姓的拥护。
其四,马文升有功。
提及马文升的功劳,可以枚举很多。上述我们在探讨其作为时,已经点到不少。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他在军事作为。
成化元年(1465),马文升为南京大理寺卿后,南征北战,先后平定平凉、固原满四叛乱和蒙古族叛乱,平定了西北一带与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声名大震。
弘治十四年(1501),马文升任吏部尚书,他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多有建策。
成化时,土鲁番部强大,据有哈密。明廷曾设法干预,没有结果。后来马文升于弘治八年(1495),调罕东等部兵,夜袭哈密城。土鲁番守将弃城而去,明军进入哈密。自明初以来,这是官军第一次深入其地。这也是马文升任兵部尚书以来,处置的最重大边事。
其五,马文升有智。
据史料称,马文升“长于应变”。在笔者理解,此评价的涵义当有两层,一是说他处事能力强,可以随机应变,可以临危不惧,
运筹帷幄;二是指他为人机敏,办事灵活。在许多时候,第二层涵义的意义更为重要、更为关键。试想,若马文升没这般能力的话,是不可能成为“五朝元老”的。
一般说,帝王喜欢的人器重的人不外乎两类,或能干,可以辅政做大事者;或能说,深得君心上意者。古代如此,现代也大多如此。会做事者可出政绩,没有领导不需要。会做人者可得亲信,没有上级不喜欢。就这个层面讲,若是为人与处世俱佳者,自然是“数朝元老”的理想人选了。
粗浅分析就到此,但愿没有生拉硬扯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