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足球投注,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北伐名将抗日功臣黄琪翔:抗战后坚决要求退役

来源:讲历史2015-07-31 15:14:58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黄琪翔(1898~1970),字御行,广东梅县水车墟木莲塘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著名爱国将领,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黄…
黄琪翔(1898~1970),字御行,广东梅县水车墟木莲塘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著名爱国将领,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黄家祖辈世代务农,由于家计艰难,其父黄富霖被迫远渡印尼谋生,其母刘桂伍居家操业。黄琪翔童年在村塾就学,1910年进其族叔黄钧选创办的梅县务本中学读书,后到广州进优级师范附中求学。从1912年起,黄琪翔先后在广东陆军小学、湖北第三陆军中学、保定入伍生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第六期学习,由于聪颖过人,成绩优异,为师友所期许。

北伐名将抗日功臣黄琪翔:抗战后坚决要求退役

1919年,黄琪翔于保定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北洋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第三营任排长。1920年调回保定军校任炮兵队队长,陈诚是他队上的学生。由于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黄琪翔于1922年辞去保定军校职务,回到广东参加革命。黄到广州时,正值孙中山率师北伐,他在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后方办事处任少校参谋。同年6月,黄应第一团辎重营营长张发奎之邀,任该营副营长。从此,黄与张共事至1927年底,离开广东为止。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后,黄加入国民党。次年,黄琪翔任粤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参加了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接着,参加了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之役。战后,第一团扩编为独立旅(旅长张发奎),黄琪翔升任该旅第二团团长。同年8月,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随后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师长陈可钰、副师长张发奎),黄任该师第三十六团团长。10月,黄又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的第二次东征,在讨伐南路的邓本殷之役,一直打到琼崖。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黄琪翔随第十二师进入湖南、湖北和江西、河南,在平江、汀泗桥、马回岭、上蔡、临颖等重要战役中,都建立了功勋,成为北伐著名的战将之一。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黄琪翔以偷袭战术攻敌侧背,再立奇功。该日黄昏,副军长陈可钰和各师、团长亲临前线侦察地形。大家见汀泗桥敌防守兵力雄厚,地形险要,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在讨论打法时,意见不一。黄琪翔建议以所部三十六团为前锋,于当晚开赴桥之上游,强渡北岸,迂回桥北,夺取敌最高峰阵地,次晨桥南部队发起正面攻击,桥北部队配合作战,当可一举成功。黄陈述意见后,大家都表示赞成,苏联顾问尼基金称此为奇谋胜算。当夜,黄琪翔令侦探队长梁秉枢率六十余人首先渡河,第三营和第一营跟进。黄并命令遇少数敌人时只用刺刀,未到达最高峰敌阵地之前,不许放枪。时敌军在最高峰阵地上设防,山腹地区兵力较少,黄部乘夜摸索前进,秘密接近敌人,未经过激烈战斗就夺取了四个山峰。迨接近敌最高峰阵地时,黄琪翔下令发起冲击,忽然间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敌乱成一团,纷纷溃退。在拂晓前,三十六团即攻占了最高峰敌阵。此时,独立团、三十五团及第十师亦发起猛攻,敌遂全面崩溃,大部为第四军截断退路,包围缴械。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不到一天就胜利结束了。叶挺赞叹道:“琪翔是位军事天才,汀泗桥大捷他应居首功。”汀泗桥之役后,黄琪翔因功升为少将团长(北伐军中获少将衔的团长唯有叶挺,黄琪翔二人)。然而可悲又可叹的是,至今全部有关“汀泗桥战役”的官方文章和教科书对“应居首功”的黄琪翔都只字不提。
1926年11月第十二师扩编为第四军,张发奎升任军长,黄琪翔升任该军第十二师师长。1927年4月19日,武汉政府以唐生智为总司令,出师河南,继续北伐。黄琪翔为第四军前敌总指挥(时黄已升任副军长),1927年6月他荣升第四军“铁军”军长。1927年7月15日,第四军移驻江西南昌、九江一带,准备东征讨伐蒋介石。29日,黄参加了汪清卫等在庐山召开的“分共”会议。他派人连夜下山,秘密通知著名的共产党人高语罕、于树德、恽代英等离开该军。8月1日,贺龙、叶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黄不愿追随蒋、汪反共反人民,又没有勇气跟共产党走。因此,感到无所适从郁郁于怀。他说:“北伐至此,最觉痛心,拟将第四军所有枪炮抛沉大江中,军中所存款项,平分全军作路费还家,做个真的解甲归田”。同年12月12日,留守广州的教导团和广州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张发奎、黄琪翔被迫逃往广州河南李福林处躲避,以总指挥和军长名义急召东西江部队遄返广州,协同朱晖日的公安部队向起义军反扑,镇压了广州起义,血腥屠杀革命群众。黄琪翔对这一事变负有重责,在内外舆论指责下,离职前往香港。黄在香港逗留月余,于1928年春赴日本,同年7月赴德国柏林,入柏林大学补习德文。黄琪翔在柏林逗留期间,适邓演达、叶挺、宋庆龄等人也在柏林,黄受他们影响,有所觉悟。他赞同邓演达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并赞助邓在中国组织、建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不同于共产党的第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
1929年5月,黄应宋庆龄之请,护送宋回国参加孙中山移灵南京典礼,后寄居上海。1930年5月,邓演达也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农工民主党的前身),黄力予赞助。8月,举行结党式,成立中央干事会。黄琪翔参加干事会,并担任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次年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杀害,黄乃负起与各方联系之责,继续“第三党”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震动。原第四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在上海奋起抗战,举国瞩目。黄琪翔当时仍在上海,曾亲至前线,并领导“第三党”在上海的同志组织义勇队参战,发动群众开展募捐、慰问等活动,支援前线。上海抗战失败后,“第三党”在上海的组织也多被破坏,黄琪翔避往香港。十九路军调到福建后,经过原第四军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积极筹划,于1933年11月20日在福州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推黄琪翔为大会主席团主席。黄在会上宣读了宣言,宣告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改国号为中华共和国。这就是当时称为“闽变”的福建人民政府运动。黄琪翔积极参与了这一事变,早在逗留上海期间,黄与蔡廷锴等人比邻而居,时相过从,对当时形势,曾屡加研讨,认为非抗日不足以图存,非反蒋不足以言抗日,彼此之间早有默契。在事变中,黄担任人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参谋团主任。他力主实行改元易帜、计口授田,以便争取工农大众的拥护。但是,“福建人民政府运动”由于事起仓卒,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取得各方的支持,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很快就失败了。黄乃离开福州,在漳州匿居月余,后经汕头转道香港,并于1934年夏重赴德国柏林。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